首页 理论教育 命名混沌故事多

命名混沌故事多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谁把貌似随机的非周期振荡现象命名为混沌的呢?他们将此现象称为混沌,很快于1973年写成论文《周期三意味着混沌》,投寄《美国数学月刊》。尽管这是一篇划时代的科学论文,尽管它第一次正式将一种新的运动形态命名为混沌,但是由于当时杂志的审稿人和编辑们不识货而将稿件退还,不予发表。李-约克定理实际是个关于混沌的存在性定理,它向世界宣告,混沌无处不在,可以是稳定的,有结构的。

命名混沌故事多

是谁把貌似随机的非周期振荡现象命名为混沌的呢?原来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在气象方面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确定性非周期流》,首次正式报道自己所发现的非周期振荡现象,但影响极小。直到1972年,被一位流体力学家读到后,又将复印件送给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数学教授约克,才有了重见天日的命运。

约克(J.Yorke)是这样一位数学家,他不仅关注纯数学,也关注数学的实际应用,关注其他科学甚至社会问题。他研究过淋病传染的数学模型,并曾向政府提出过控制淋病传染的政策报告;他在1970年石油危机时向州政府提出意见,论证按单双号购买石油的限制只能使排队更长;在反战年代里,他公开指责政府发布的一张华盛顿群众集会的照片不实,根据是照片上山的影子与群众集会时间对不上(后来证实他的指责是正确的)。他22岁就进入了马里兰大学物理科学技术研究所,后来任该所所长,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所,他研究的问题不受传统束缚,还可以与各行业的专家接触。当他读到洛伦兹的论文后,感到这是一个奇迹,他判定洛伦兹的工作中,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重要信息,是当时物理学家们和数学家们所不知道的。于是,一方面他向其他人推荐洛伦兹的文章,一方面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的博士研究生李天岩,很快华人学生李天岩证明出如下定理:对于连续映射f(x),只要存在一个三点的周期,就一定有任意多点的周期。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三点的周期运动存在,就一定会出现无穷多个周期运动存在,什么周期都有就乱套了,呈现出混乱无序。他们将此现象称为混沌,很快于1973年写成论文《周期三意味着混沌》,投寄《美国数学月刊》。尽管这是一篇划时代的科学论文,尽管它第一次正式将一种新的运动形态命名为混沌,但是由于当时杂志的审稿人和编辑们不识货而将稿件退还,不予发表。次年5月,梅到马里兰大学讲学时,提到逻辑斯蒂映射表现出来的奇异行为。李天岩和约克受到鼓舞,意识到他们所发现的正是当时物理学家们正在寻找的东西,于是把论文重新寄给该数学月刊,才于1975年获得发表。李-约克定理实际是个关于混沌的存在性定理,它向世界宣告,混沌无处不在,可以是稳定的,有结构的。他们的最大贡献是引入“混沌”(chaos)这一术语,为一个新兴的科学领域确定了一个核心概念,树起了一面能统帅所有混沌探索工作的旗帜,为日后一系列研究开辟了方向。

很快“混沌”这一名称被科学界接受,并在全世界蔓延开来。1977年夏,物理学家福特(J.Ford)在意大利组织了第一次关于混沌的国际科学会议。1983年物理学家贝瑞(M.Beery)以它为基础提出混沌学(Chaology)作为混沌学科的正式名称。

由于约克把埋藏了10年之久的洛伦兹论文发掘出来并推荐给物理学界和数学界,引起了连锁反应,大大推动了混沌淘金热潮的到来。所以,人们都说,是洛伦兹发现了混沌,而李-约克发现了洛伦兹。

顺便交代一下,李-约克定理其实是沙可夫斯基定理的一个特例。早在1964年,原苏联学者沙可夫斯基就构造了一个序列:

img55

并且证明:按此序列,单峰映射f(x)若具有p点周期,则必定存在随p之后的q点周期。不难看出,这个序列可分为两段,前段对应的是李-约克定理的推广,即不仅只是三点周期,任何p点周期的存在,都能引来一切周期的存在;后段对应的是逆向的周期倍增序列。这个序列和定理的深刻含义和影响,是在混沌出现之后才被人们逐步认识的。

※ ※ ※ ※ ※ ※ ※

寄语:

混沌不是混乱,万变中秩序井然,

新观点才能看见,新思维才能理解。

数学是人类认识一切事物——

包括混沌——的必备工具,千万不要讨厌或恐惧。

【注释】

[1]斜率就是f(x)的导数,即k=〔img56〕,x=ζ*,有点微积分知识的读者可将(2.1)式直接求导得k=μ(1-2ε*)。

[2]此处I表示岛(Island),P表示周期(Period)。当n→∞时就会走出这个周期窗口又进入混沌区。

[3]斯梅尔(Stephen Smale)美国拓扑学家,对混沌研究很有贡献。

[4]费根鲍姆这几句原话,转引自《混沌学传奇》(卢侃等编译)第6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