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钟表模式大世界

钟表模式大世界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牛顿理论为基础,宇宙被看成是一种巨大的机械装置,或说是一架硕大无比的钟表。所有这一切都为构造宇宙钟表模式提供了素材。在这部著作中牛顿把所有的运动,归纳为三条简单定律,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把他的定律应用于行星围绕太阳和卫星绕行星运转的问题,来论证世界的结构体系,结果是大获全胜。牛顿理论对太阳系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成功描述,确立了机械钟表模式的绝对地位。这样,钟表式的世界图像建立起来了。

钟表模式大世界

我们人类所能观察到的世界,一般叫宇宙,是个什么样子呢?中国古代就有传说和生动的描述,比如“盘古开天辟地”之说;“天像斗笠,地像盘”的盖天说;“天地像鸟卵”的浑天说,等等。西方崇尚的《圣经》中也有“起初神创造天地”(《旧约·创世纪》)的说法。至于天地分开之后是什么样的,神话、宗教各有说法,他们全靠直接经验、简单思辨和想象去描绘,尽管所给出的图像有的很直观生动,但都缺乏科学性。真正有理性的世界图像,是由哥白尼(N.Copernicus,1473—1543)开始到牛顿完成的科学世界图像。以牛顿理论为基础,宇宙被看成是一种巨大的机械装置,或说是一架硕大无比的钟表。这个钟表自运转之后(牛顿说是上帝给上紧的发条,后来拉普拉斯排除了这种可能,说是一架自动钟表),它就按确定的方式运行,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不会停息和改变。科学的任务是阐明这架钟表的结构,揭示它的运行规律,探究它是如何自己组织和自行运转的。

将宇宙比喻为钟表是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的泰勒斯(Thales,公元前约624年—546年),就能够预言日食了,而且准确性在一年以内。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发生的那次日食就是他预言的。托勒密(Ptolemy,又名Ptolemaeus,约100—约170)用木轮体系模拟行星运行(行星沿小圆运动,而小圆的中心又沿大圆运动),使之与实际观测到的结果符合得如此之好,以致连续1500年没有什么理论可以取而代之。后来哥白尼以日心说取代了地球为宇宙中心的看法;开普勒(J.Kepler,1571—1630年)用3个定律描述了行星的运行轨道;伟大的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1642)心灵手巧,用他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象,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知道它们是不围绕地球运转的第一批天体,并通过实测断定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运动物体具有恒定的加速度。所有这一切都为构造宇宙钟表模式提供了素材。

牛顿是在伽利略逝世那年出生的,好像他来到世上就是为了接替伽利略似的。牛顿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连他自己也承认,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伽利略,因为它基于相似的科学哲学思想。在这部著作中牛顿把所有的运动,归纳为三条简单定律,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把他的定律应用于行星围绕太阳和卫星绕行星运转的问题,来论证世界的结构体系,结果是大获全胜。他证明,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都可以由他的3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导出;他求出了相对于地球质量的行星和太阳质量,他估算的地球质量与实际数值相差不到10%;他计算了月球运动因受太阳的吸引所致的不规则性,计算了彗星的轨道。牛顿理论对太阳系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成功描述,确立了机械钟表模式的绝对地位。人们了望着苍穹中的星象赞叹不已,啊,多么繁杂浩大的宇宙,竟是这么简单有秩序,既结构优美,又运转和谐准确。于是,从宏观世界(主要是太阳系)提炼出来的钟表模式,被尊奉为楷模推而广之,用以考察生物现象,断言动物是机器,用以观察生理现象,认定人是机器,用以理解社会历史,声言国家也是机器。这样,钟表式的世界图像建立起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