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里的混沌和宇宙
混沌或浑沌一词古已有之,常用来描述周围环境中某些复杂事物的自然状态及其演化,尤其是宇宙诞生之前的一种状态。其主要特征是万物混成未经分化的整体统一性,即浑然一体。那种朦朦胧胧上下不分、昏昏沉沉内外不辨、恍恍惚惚真假不明、糊里糊涂界限不清的状态就是混沌。
我国古代的许多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哲理论述中,对混沌有过大量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描述。《论衡·谈天篇》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
《庄子·应帝王》写了个寓言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里庄子将浑沌人格化,塑造出一个面目未分、浑然一体的中央帝王的形象,它的存在是有条件的,面目不分是其自然的状态,客观存在。一旦被倏与忽二帝凿出七窍,就破坏了浑然一体的特征,损坏了原本自然的状态,浑沌便不复存在了。认识不到这一点,好心也要办坏事的。
《易纬·乾凿度》不仅描述或定义了混沌:
混沌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
而且认为混沌本身也是演化的结果。按照道家和儒家学说,宇宙诞生前后其演化历程是(见《帝王世纪》):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天和地。
而《易纬·乾凿度》解释说:“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可见混沌是指太极阶段,图6-1太极图的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确实有混为一体之意。老子没有用混沌一词,他用“道”表达自己返朴归真的理想状态,从其所述道的内涵看,道就是混沌。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道生万物的观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一种彻底的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观。《三五历纪》描述得更为具体:
未有天地之时,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西游记》一开头,就以诗唱出了这种混沌先于宇宙、混沌孕育宇宙、混沌生出宇宙的演化观: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这里鸿蒙是混沌的另一近义词。
古埃及和古希腊的演化思想也很丰富,他们的思想家最早提出了世界起源于混沌的观点。古希腊的神话诗人赫西俄德(约公元前8世纪)在《神谱》中写道:
万物之前先有混沌,然后才产生宽阔的大地。
他还说卡俄斯(Xaos,希文混沌)生下地、地狱和爱情,而地又生下天和海。并称卡俄斯是“原始混沌”,它代表一种原始的、混乱的、不成形的自然状态,也是一种可以从中生出秩序、规则和万物的状态。这和中国古代的理解大体是相近的。恩格斯对古希腊人的演化观曾有赏识。对西方文化起着重要影响的《圣经》也提到混沌,在《旧约》开头第一句就说: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在希腊还认为世界演化的最终结局也是混沌,并称之为“终极混沌”,它对后来西方的科学思想不断产生影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没有这种观点。
古代思想家还将混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用来描述认识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条理分明的认识之前的那种朦胧状态,即那种“未开化”、“愚昧无知”、“糊里糊涂”的状态。由此还引申出许多贬义来。
在对待上述古代混沌观的问题上,西方出现的近代科学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近代科学以牛顿力学为旗帜,抛弃了古代学者朴素的辩证思想,把混沌与混乱、无规等同,否认宇宙起源于混沌的观点。他们认为宇宙创生之前唯一存在的是上帝,从上帝施加第一推动力的那一时刻起,宇宙就成了像钟表一样的力学系统,在牛顿定律支配下,处于确定的、有序的、和谐的、永恒的运动之中。一些哲学家也跟随其后,从哲学上否定混沌的客观意义。比如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这位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代表,就宣称:“行星系统、宇宙也就只是一个弹性物体,混沌是不可能的”。只有少数学者如康德,仍坚持演化观点,认为宇宙起源于“原始混沌”,并试图把秩序和混沌协调起来,用自然科学知识去丰富古代混沌观。
到了19世纪,创立了热力学,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是第一个讨论演化的物理学理论,它为古代“原始混沌”的猜测提供了科学论证。克劳修斯(Clausius,1822—1888)在企图论证宇宙未来走向“终极混沌”的观点时,提出了“热寂说”的论断,遭到许多批判。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热寂说是错误的,宇宙决不会走向终级混沌状态。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所以在明清时代中国人的混沌观和宇宙观仍与老庄时代大体相同。
进入20世纪后,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兴起,结束了牛顿理论的统治地位。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受到了巨大的震动,又纷纷返回古代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上来,在古代思想家特别是中国哲学家那里寻找思想、力量和营养。现代科学把以牛顿理论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所排斥的,近二三十年才确立下来的,确定性的简单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古怪的、复杂的和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行为或状态,引用古人用过的“混沌”一词来形容和界定。这是对古代混沌观的肯定、继承和发展。现代宇宙学的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来源于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均匀“热粥”,也就是原始混沌,而且发现由于引力有自组织作用,断言宇宙不会走向“终极混沌”。这是混沌观和混沌产生宇宙的演化观的现代科学论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