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路训练包括家飞训练、四周放飞训练、短程放飞训练和强化训练。
(1)家飞训练 幼鸽自出棚飞行的第一天开始,就已进入家飞训练课程了。
家飞训练又称环舍飞行或绕舍飞行。按鸽友的不同饲养模式可分定时放飞模式和自由放飞模式两种。采取哪种模式,要按鸽舍的具体情况和放飞程距决定。
①定时放飞模式:俗称关棚饲养模式。这种模式是目前城市鸽友普遍采取的饲养模式。每天固定时间司放2次。多数鸽友采取每天待天亮后6~7时(有的地区天亮时间早,则可按季节当地日出时间和鸽友个人生活习惯再酌定提前),上班族往往选择在清晨起床或上班之前2个小时左右将鸽放出,鸽主趁此机会打扫鸽舍、洗壶换水。大致经0.5~2小时,鸽归巢时就吹哨撒食,早餐喂全天量的1/4~1/3就足够了,有时先喂清除饲料,再按季节需要调整,饲喂当令的混合饲料。下午5时前后再放飞一次。一般可让鸽在舍外飞的时间稍长一些,最好能飞到黄昏天将昏暗时再发出号令进棚。有时可适当用竹竿、彩旗等驱赶,以延长它们的家飞时间。在赛前、赛期训练期间,飞行时间只要能达到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②自由放飞模式:俗称开棚饲养模式,又称开通棚模式。指每天清晨开棚放飞后,任其自由出入,直到晚上才收笼关棚。任由鸽在棚舍内外自由飞翔、玩耍、栖息。早晨同样是打扫鸽舍、换水投饲;晚上收笼关棚后喂食、饮水,清点羽数等鸽舍日常管理作业。
采取定时放飞模式还是自由放飞模式,首先取决于鸽舍的周围环境。由于大多数鸽舍营建在民居住宅区,如任由鸽在棚舍外自由活动、到处飞翔栖息拉屎,难免会影响到周围居住的邻里乡亲;也易养成鸽群出去落野、打野食的习惯,易遭不测事件;还易将刚刚开家的幼鸽带出去,造成幼鸽的丢失。因此,城区不宜采取自由放飞模式。
采取自由放飞模式的鸽舍,对远程、超远程赛事会有一定的优势,并不要求它们能当天归巢,须学会在外面找水源、觅食和栖息的本领。对那些长期在外打野食、栖息的鸽群而言,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对飞飞息息已习以为常,鸽友将此称为“拖得起”,归巢率相对也高得多。而对采取定时放飞模式的鸽群,这些是其弱项,长期以来习惯于舍内饮水进食,对在外寻水觅食、选择安全而合适的栖息地点等均不在行,因而对参加远程、超远程赛事会显得相形逊色。
(2)四周放飞训练 按幼鸽早熟、晚熟鸽系的不同,约在2月龄(在换到第2根大条)时,就可开始进行鸽舍四周的放飞训练。采取家舍附近地区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不定期、不定点训放,既可锻炼幼鸽的飞翔定向能力,又可熟悉周边地区环境。
幼鸽四周放飞训练对于日后参赛、夺取赛绩的高分速极其重要。虽赛鸽的归巢并不是完全依赖于目测记忆,但对于日趋激烈的赛事而言,当它们在经前期激烈地拼搏飞翔后,来到邻近自己熟悉地区的家门口,尤其临近日落黄昏天色将暗时,也正是鸽舍投食喂水时,它们往往能驾轻就熟完成这最后50千米的冲刺飞行,对及时报到极为有利。
幼鸽四周放飞训练以鸽舍为中心,从1千米开始,然后增加到2千米、4千米、8千米……每训放1次,空距可递增1倍左右,直到50千米左右范围内反复多次地进行训放。可以单一方向自1千米放起,直放到50千米;然后开始从第二个方向,自1千米放到50千米;也可无序司放,反正是50千米以内反复训放为目标,这正是为使幼鸽达到50千米范围内驾轻就熟,达到其扩大四周视野的作用。
短程四周训练先是采取群体一起训放,再是3~5羽编小组分批训放,最后才是单羽分批训放。每批训放的间隔时间为3~5分钟,要等到上一批鸽放出飞得无影无踪后,才能放出下一批鸽,以达到分批训放的目的。群体和编组训放的目的是有利于定向归巢,减少训放损失;而单羽训放是为提高单羽鸽的独立定向判断能力。训放需从实战角度出发,在正式参赛司放开笼后,鸽群总会先大群飞行,其整体方向也基本相同或一致,开始时彼此分不出先后,而此时那些平时训练有素的单羽鸽,往往能突破群体束缚脱颖而出,遥遥领先于群体而夺取高分速。而那些没经单羽训放的鸽习惯于混在鸽群中飞行,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归巢速度,往往难以获得出色的赛绩。由此可凸显出平时采取单羽训放的特殊重要意义。
在幼鸽训放时,有的鸽友为减少损失,以老鸽带新鸽。当然,在开始训放时,3~5千米距离请老鸽带1~2次也未尝不可。幼鸽的精力充沛,比老鸽飞得快,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它的优势发挥,如每次都这样搭配就不足取了。此外,老鸽往往有一种坏习惯,对3~5千米的近距离不屑一顾,到舍后不肯立即进棚,会围着鸽舍再兜上几圈过过瘾,甚至会中途停下来栖息玩耍、乘机调情,迟迟不肯进棚,幼鸽一旦沾染上如此恶习,终身难改。
而近距离训放损失的原因,主要是因幼鸽的日龄太小,尤其成熟较晚的鸽系。还有就是“跟群头”,即在飞归的路途中,遭遇到途经地区鸽群的围袭,此时的幼鸽还没归途中躲避鸽群夹携的经验,往往会合群共飞,这样一群紧接一群,直到劳累之极飞不动为止,而其中意志薄弱者,也会随他群而降落他舍棚顶,被食水引诱而进入他舍。其他易被忽略的细节如下。
①以静制动:到了司放目的地后,切莫立即司放,尤其在高速公路的停车场上(高速公路上是不准停车放飞的),取下放飞笼,笼门尽可能对着家舍大致方向,将放飞笼安置妥当后,劝退旁人围观,避免在放飞前惊扰等待开笼的鸽。静止休息3~5分钟是非常必要的。待笼内鸽开始撞笼时,正是开笼司放的最好时机。
②选择好天气:近距离私训要尽可能地选择好天气。有的鸽友希望能锻炼一下自己的鸽,选择阴晦、迷雾天气放飞训练,此举并不可取。因为对鸽的训练课程,只能局限于提升其本身有的特有功能,绝不可能通过锻炼使它们超越本能,超脱它们固有的生理极限。当然偶尔会有不少的鸽能在暴风雨中奋力拼搏归巢,但是这些并不是“教练”通过1~2次锻炼训练出来的。
③挤笼与闷笼:训放鸽要按放飞笼规定的数量放入,让它们占有足够的空间,千万不能图省事挤一挤,甚至似叠罗汉般,这样不仅会损伤羽毛,而且容易发生闷笼。凡闷过笼的鸽,一下子是“醒”不过来的,训放的结果可想而知。
此外,将放飞笼放在闷热的车后备厢里也会发生闷笼,这在前面已提及。
④晕车问题:汽车频繁而有节奏的摇晃易引起鸽晕车,到达放飞地后,须让它们休息清醒之后再放。
(3)短程放飞训练 按幼鸽早熟、晚熟鸽系的不同,约在3月龄可进入赛前训练课程。在四周放飞训练后,可进行短程定向放飞训练课程了。这能继续提高鸽的定向飞翔能力,为参赛做前期准备,包括挤笼运输的适应和应激心理的适应。
短程放飞训练,不同于平时四周放飞训练。主要区别是定向训练,此时需按该鸽参赛的赛线方向呈扇形选择短程放飞训练的范围。有自己团队组织的私训和鸽会组织的集训。私训可以是自己单独组织的“单拉”训放,也可以是鸽友之间组织的小规模集体私训;对于没条件私训的和贪图省事的鸽友,以及为使参赛鸽早期适应集体挤笼参赛,只好参加鸽会的集体训放。
短程放飞训练按照30~40千米,50~60千米,80~100千米,100~150千米,200~300千米的规律,每次放飞的空距路程是按倍数的增加进行选择。近距离训放每星期(5~7天)1次,300千米以上10天或2周1次,鸽友可按自己鸽群上次放飞归巢及鸽群体能的恢复情况,选择循序渐进的站站训放模式,或酌选跳站参训模式。一般信鸽协会在300千米空距左右,就开始组织进行多种项目的竞翔比赛了。
(4)强化训练 即大运动量训练,又称超能训练。指在采取每日二次定时放飞基础上,强迫鸽群逐步延长飞行时间的训练。主要是用长竹竿或长竹竿彩旗、敲击响器、放小鞭炮等进行驱赶。鸽界对此看法褒贬不一。驱赶会造成鸽群的应激惊吓,影响人鸽亲和与它们的恋巢性。多数鸽友认同,可用长竹竿或长竹竿彩旗驱赶,如此并不会造成超强惊吓,较为可取;而用响器和放鞭炮轰赶则会产生超强应激,况且会影响邻居休息等,是不可取的。绝大多数处于良好管理模式下的强豪鸽舍,并不需驱赶也能维持每天2个小时以上的家飞训练。
此外,采取反复短程训放也是一种强化训练,鸽群在通过每次短程训放后,鸽主感受到它们的家飞时间都会延长,尤其参赛前期,最好能将短程训放的空距时间设置在2小时左右,这样既能达到短程定向训练,又能达到体能强化训练的目的,对它们将来的参赛是十分有利的。这是目前应用得最普遍、最有效的强化训练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