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准确度与精密度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涉及测量的准确性。精密度是指试样多次测量值之间的充分接近程度,涉及测量的重复性和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随机误差决定了测量的精密度,而测量的准确度主要由系统误差决定,同时也受随机误差制约。没有精密度,也就没有准确度。而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在定量分析中,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必须首先确认系统误差,按其作用规律及来源,加以排除,使系统误差降到最小的程度。可按下述办法来判断和校正系统误差。
1)对照试验。以标准样品或纯物质作试样,用与被测试样相同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结果与标准样品的巳知量,以此来估计误差。也可用标准方法(如国家标准方法等)与所选用的分析方法分析同一试样,比较结果以估计误差。
2)回收试验。在没有标准品,又不宜用纯物质进行对照试验时,可在被测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纯物质,用同样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由分析结果中被测组分量的增大值与加入量之差来估计误差。
3)空白试验。用不含被测试样的溶液,即空白溶液代替试样溶液进行定量测定,得到空白值,把它从试样的测量结果中扣除,以提高准确度。
4)仪器的校正。仪器出厂时,一般是经过校正的,但在使用中还应定期进行校正,以保证仪器的精度。使因仪器而引入的系统误差降至最小。
提高测量值的精密度是考察结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随机误差的因素无法控制,但它服从统计规律。增加测量次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误差减少,提高精密度。当然,仔细地操作,使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正确地存放试样及取样,都将有助于精密度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