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
以“教研室+教研员”为基本模式,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的省级、地市级、县区级、学校四级教研体系,构成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体系构建的严密性,还是人员配备的齐全程度,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学者梁威、卢立涛、黄冬芳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1949—1956)、发展期(1957—1965)、挫折期(1966—1976)、恢复期(1978—1984)、规范期(1985—1999)和完善期(2000至今).教研制度成为中国特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我国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行之有效的多级教研体系,具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管理指导能力较强的专职教研员队伍;研究重点来自实践的需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紧密为实践服务.今后还应尽快设立国家层面的专门机构,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规范行政隶属关系,完善教研机构网;明确教研职能,加强分工与合作;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促进其专业化发展.[18]
一、省市县级教研室建设
1990年6月6日,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当时条件下教研室的性质、职能、任务、教研人员待遇、经费条件、工作制度等问题作了规定,标志着教研室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1993年5月4日至7日,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省级教研室主任会议.会议提出了改进教研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993年8月4日,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省级教研室主任会议纪要》的通知.
2012年11月5日至6日,首届全国教研系统负责人联席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召开.会议就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推进教研工作走上新台阶进行了研讨.
2013年12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教研系统负责人联席工作会议.会议研讨、交流了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在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省、市、县各级教研员是学科教学的中坚力量,是学科教研的带头人,是相应区域内所有学科任课教师的指导教师,是将学科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人物.
学科教研员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于学科任课教师.教研员应当在不断地、反复地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和理念的基础之上,认真地研究《课程标准》中各个模块的内容标准,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以及与教科书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学指导性光盘资料、编写教科书的部门和出版社组办的相关学科教学资源网站等.
教研员还要组织和带领学科任课教师,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研究和学习《课程标准》中各个模块内容标准的具体内容,研究教科书的知识整体结构和二次开发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研究和学习关于落实课程目标的所有教学资料,研究和制定每个学期的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和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等.
教研员还要在每个学期的教研工作中,深入学校课堂教学的第一线,认真听课、评课,查看和批改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精心指导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学科教师的研究课、公开课和观摩课.在学期或学年末,组织一些学科骨干教师命制评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试卷.
对于有着丰富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经验的教研员还要组织一些关于学科教学讲座,与其他地区的教师、教研员进行学科专业方面的交流和学习.如有机会还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组织和培养有写作能力的教师参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科教学服务网站的撰写和编辑工作.使得这些教师尽快进入优秀教师的行列.还要完成上级行政部门安排的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相关的工作(如教师职称、先进评审).
二、学校教研组建设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是最基层的教研组织.
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两个《规程》对中小学学科教研组的建立和学校教学研究会议制度做了明确规定.其后,中小学普遍建立教研组.
1957年1月21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及《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的说明》,并要求各地试行.这个条例催生了部分省、市、县专职教研组织的建设;同时明确了教研组的主要任务,规范了教研组的性质、定位和工作内容.在这个条例中,将教学研究组织统一称为“教学研究组”,简称“教研组”.该条例明确指出教研组是各科教师的教学研究组织;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内容是学习有关中学教育的方法,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科学知识,总结、交流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经验.
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中心是一个“研”字,研“教”、研“学”.通过研“教”,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研“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研活动是一个交流平台,能够实现教师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研活动应加强以下工作:“以备课组为龙头,强化环节落实”;“以多样活动为抓手,丰富教研内容”;“以校本教研为推手,形成学科特色”.其中,备课组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采取“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模式,全员参与,骨干引领,突出个性,并以“三看”、“三备”为导向.“三看”的内容是:一看课程标准;二看教学参考资料;三看考纲和考试说明(只针对中学).“三备”的内容是:一备教材和学生;二备教法和学法指导;三备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19]
在学校教研组里,同一学科教师们朝夕相处,俨然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下面,我们摘录一所学校制定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供读者参考.
高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
(1)负责本组教学业务工作,督促备课组按要求开展备课活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组织好校内本学科公开课、观摩课及评课活动.
(2)组织本学科讲座和竞赛辅导,建立并指导学科兴趣小组.
(3)根据学生实际,制订并实施分层教学计划,并督促教师做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
(4)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定期调研,分析教情和学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5)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部的安排,制定每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安排教学业务活动,做好每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督促本组教师按照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
(6)搜集并了解各地教学动态,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介绍教改思路,进行教改实验.注意发现本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定期召开本组教学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7)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及时了解本学科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向有关教师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
(8)负责本组室内环境布置,教学资料的积累和各种教具、图表、工具书的保管工作,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
(9)组织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命题,试卷批阅,成绩统计和考后分析工作.
(10)学期结束时认真组织好本组教师的工作质量、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的评估工作.
(11)协助教育教学部和教育评估部开展各项教学检查、评估活动.
(12)认真完成学校相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位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若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组织上的培养,在数十载的职业生涯里完成从普通教师到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研员的三级成长,就可谓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实现“凤凰涅槃”了.
【注释】
[1]李英.“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研讨会”纪要[J].数学通报,1993(7).
[2]张奠宙.我亲历的数学教育(1938—2008)[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1:101.
[3]吴文俊.慎重地改革数学教育[J].数学教学,1993(5);2009(5)(为庆祝作者90华诞重新刊登).
[4]严士健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数学家谈数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12:37-39.
[5]《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课题组编.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5:28-34.
[6]李英.“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研讨会”综述[J].教育学报,1993(3).
[7]同①.
[8]同⑤:314-316.
[9]张奠宙,戴再平主编.中学数学问题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
[10]唐彩斌.怎样教好数学——小学数学名家访谈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9:74-76.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3.
[12]《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课题组编.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5:115(代序,张孝达).
[13]《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课题组编.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二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13(序,张孝达).
[14]同②:序二(张孝达).
[15]“新大众数学意义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设计与实验”课题组.202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展望首届主题论坛预通知[J].小学数学教师,2013(12):封三.
[16]庞爱中,张其飞,骆明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挂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114(6).
[17]小满.无锡市教研中心升格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N].无锡商报,2013年1月9日.
[18]梁威,卢立涛,黄冬芳.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发展[J].教育研究,2010(12).
[19]钮兆岭.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活动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1):75-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