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床头上的标签

床头上的标签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比希在化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一怪现象引起了波拉德的注意,他进行深入研究。这不禁使年轻的化学家李比希吃了一惊。从此以后,李比希不断地从发生在身边的异常现象中提出研究课题,作出新的贡献。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够用丰富的化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成为化学史上的巨人。

床头上的标签

在德国达姆斯特的一个小学里,校长正在一个班里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他讲得生动有趣,引得孩子们时而发出笑声,时而瞪起神往的眼睛。讲完了,他问同学们:

“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我将来做一个化学家。”

一个响亮的回答打破了教室里的沉默。大家扭头一看,见是坐在后排、长得很瘦弱的李比希。

正因为从小心里就有一团理想之火,所以,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李比希都发愤读书,特别爱学化学,做化学实验。他19岁大学毕业,并得到博士学位,23岁就当了化学教授。

李比希在化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年轻时,他在科学研究中,因自恃聪明、主观武断造成的一次失误,似乎给人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那是1826年的一天。法国青年化学家波拉德,在用海藻提取碘时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氯气,便提取出碘,但提取之后,在剩余残渣底部,总沉淀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

这一怪现象引起了波拉德的注意,他进行深入研究。最后证明,这深褐色的液体,是人们还未发现的一种新元素——溴(xiù)。波拉德为此发表了一篇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公布了自己的新发明。

这不禁使年轻的化学家李比希吃了一惊。因为在几年前他就做过类似的实验,看到出现了深褐色液体这一怪现象。但他却盲目自信,轻率地断定,这种深褐色的液体只不过是通氯气时氯和碘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氯化碘。他写了一张“氯化碘”的标签,贴在瓶子上就完事了。贴上一张标签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一次新发现的机会就这样从眼皮底下失去了。李比希懊悔莫及。

他小心翼翼地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取下来,贴在床头上,引以为戒,时时提醒自己。他对自己说:“除非有十分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不凭空自造结论了。”

一次重大失误,会使人终生遗憾,也会使人变得更聪明,更严谨。从此以后,李比希不断地从发生在身边的异常现象中提出研究课题,作出新的贡献。

有一次,他到英国一家工厂参观。这家工厂正在生产蓝色绘画颜料——柏林蓝。他看到工人把溶液倒入大铁锅里,然后一边加热,一边用铁棒吃力地搅拌溶液,发出很大的响声。不一会儿,搅拌的人就汗流满面了。

李比希感到奇怪,就问工人。一个工人告诉他:“搅得响声越大,柏林蓝的质量就越好。”

李比希立即在心里打了个问号:“声音和颜料的质量在这里有什么联系呢?”

回到德国后,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亲自动手实验。最后终于找出了原因,他写信告诉那家工厂:“用铁棒搅拌使铁锅发出声响,无非是使铁棒与铁锅摩擦,磨下一些铁屑,使铁屑与溶液化合。如果在加热溶液时加入一些含铁化合物,就不必用力磨铁锅,柏林蓝的质量同样很好。”

那家颜料工厂按照李比希说的做了,果然如此。

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够用丰富的化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成为化学史上的巨人。

(陈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