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
化学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必须十分洁净,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导致实验失败。洗涤时应根据污物性质和实验要求选择不同方法。洁净的玻璃仪器的内壁应能被水均匀地润湿而不挂水珠,并且无水的条纹。一般而言,附着在仪器上的污物既有可溶性物质,也有尘土、不溶物及有机物等。
洗涤剂包括去污粉、洗衣粉、洗洁精和铬酸洗液等。
毛刷包括试管刷、烧杯刷、烧瓶刷等。
1.洗涤方法
1)刷洗法
用水和毛刷刷洗仪器,可以去掉仪器上附着的尘土、可溶性物质及易脱落的不溶性物质。注意使用毛刷刷洗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戳破容器。
2)去污粉洗涤法
去污粉是由碳酸钠、白土、细沙等混合而成的。它利用Na2CO3的碱性具有的强去污能力、细沙的摩擦作用、白土的吸附作用,增加对仪器的清洗效果。先将待洗仪器用少量水润湿后,加入少量去污粉,再用毛刷擦洗,最后用自来水洗去去污粉颗粒,并用蒸馏水洗去自来水中带来的钙、镁、铁、氯等离子。每次蒸馏水的用量要少(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其他合成洗涤剂也有较强的去污能力,使用方法类似于去污粉。
3)铬酸洗液洗涤法
铬酸洗液是由浓H2SO4和K2Cr2O7配制而成的(将25g K2Cr2O7置于烧杯中,加50mL水溶解,然后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450mL浓H2SO4),呈深褐色,具有强酸性、强氧化性,对有机物、油污等的去污能力特别强。太脏的玻璃仪器应先用水冲洗并倒尽残留的水后,再加入铬酸洗液润洗,以免洗液被稀释。洗液可反复使用,用后倒回原瓶并密闭,以防吸水。当洗液由棕红色变为绿色时即失效。此时可再加入适量K2Cr2O7加热溶解后继续使用。实验中常用的移液管、容量瓶和滴定管等是具有精确刻度的玻璃器皿,可恰当选择洗液进行清洗。但铬酸洗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故近年来较少使用。使用NaOH/乙醇溶液洗涤附着有机物的玻璃器皿,效果较好。
4)“对症”洗涤法
该法是针对附着在玻璃器皿上的不同物质的性质,分别采用特殊的洗涤方法。如硫黄用煮沸的石灰水,难溶硫化物用HNO3/HCl溶液,铜或银用HNO3溶液,AgCl用氨水,煤焦油用浓碱,黏稠焦油状有机物用回收的溶剂浸泡,MnO2用热浓盐酸等。
2.洗涤程序
洗涤程序为:倒出废液→水洗→洗涤剂洗→水洗→蒸馏水洗。
3.洗涤原则
洗涤原则为:少量多次,不挂水珠。
二、玻璃仪器的干燥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使用干燥的玻璃仪器。因此每次实验完成后,都应该将仪器洗净并晾干,供下次实验使用,以节省时间。仪器的干燥方法如下。
1.空气晾干
空气晾干又叫风干,是最简单易行的干燥方法。只要将仪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即可。先尽量倒净其中的水滴,然后使其晾干。
2.烤干
该法是将仪器外壁擦干后用小火烘烤,并不停转动仪器,使其受热均匀。该法适用于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的干燥。
3.烘干
该法是将仪器放入烘箱中,控制温度在105℃左右烘干。待烘干的仪器在放入烘箱前应尽量将水倒净并放在金属托盘上。用带鼓风机的电烘箱将仪器烘干,烘箱温度保持在100~120℃之间。注意,禁止将烘得很热的仪器骤然碰到冷水或冷的金属表面,以免炸裂。厚壁仪器(如量筒、吸滤瓶、冷凝管等)不宜在烘箱中烘干。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进烘箱前必须拔去盖子和旋塞并擦去油脂。纸片、布条、橡皮筋等不能进烘箱。此法不能用于精密度高的容量仪器。
4.吹干
该法是用气流干燥器或电吹风将仪器吹干。
5.有机溶剂法
该法即用有机溶剂干燥。体积小的仪器急需干燥时,可采用此法。先用少量丙酮或无水乙醇使内壁均匀润湿后倒出,再用乙醚使内壁均匀润湿后倒出。再依次用电吹风冷风和热风吹干,此种方法又称为快干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