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检风波得出的结论——镉之谜
施特罗迈尔是19世纪德国汉诺威省格廷根大学的化学教授,同时他还兼任汉诺威省药物总监的职务。1817年秋,施特罗迈尔奉命去希尔德斯海姆视察。一次,在一家药店里,他随手从架子上拿起一瓶药,药瓶的标签上写着“氧化锌”,可施特罗迈尔一眼就看出那不是氧化锌,而是碳酸锌,虽然这两种化学药品都是白色的粉末。他进而发现,这一带的药商几乎都是用碳酸锌来代替氧化锌配制一种用来治疗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收敛消毒药。
这种做法无疑是违反《德国药典》规定的,作为药物总监的施特罗迈尔当然要干预过问。不过,施特罗迈尔也很奇怪,氧化锌通常是用加热碳酸锌来得到的,其制取方法非常简便。既然如此,那些药商们何苦要冒犯法的风险,用碳酸锌来代替氧化锌呢?
经过了解,施特罗迈尔才知道,药商们其实也是冤枉的。他们的药品都是从萨尔兹奇特化学制药厂买进的,货运来时就是这样,而且氧化锌和碳酸锌都是白色粉末也确实不大好辨认。
于是,施特罗迈尔又追到萨尔兹奇特化学制药厂,到此真相大白。原来,萨尔兹奇特化学制药厂生产出的碳酸锌,在加热制取氧化锌时,不知为什么一加热就变成了黄色,继续加热又呈现橘红色。他们怕这种带色的氧化锌没人要,就用碳酸锌来冒充了。
身为药物总监而同时又是化学家的施特罗迈尔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因为正常的碳酸锌在加热时,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锌和二氧化碳,而不会出现变色现象,现在总是出现变色现象,这其中必有缘故。于是施特罗迈尔取了一些碳酸锌样品,带回格廷根大学进行分析研究。
施特罗迈尔把碳酸锌样品溶于硫酸,通入硫化氢气体,得到了一种黄褐色的沉淀物,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黄褐色东西是含砷的雄黄。如果真是这样,萨尔兹奇特化学制药厂将要承担出售有毒药物的罪名,因为砷化物是有剧毒的。这可急坏了药厂的老板。但施特罗迈尔并没有简单地下此结论,他在继续分析这黄褐色的沉淀物。不久,施特罗迈尔排除了沉淀物中含砷的可能,并宣布从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引起碳酸锌变色的正是它!这新元素的性质与锌十分相近,它们往往共生于一种矿物。新元素被命名为镉,由于镉在地表中的含量比锌少得多,而沸点又比锌低,冶炼锌时很容易挥发掉,所以它才长久地隐藏在锌矿中而未被发现。
至此,这场药检风波终于有了结论,萨尔兹奇特制药厂免除了出售有毒药物的罪名,而更重要的是:在这场风波中,由于施特罗迈尔没有简单地相信实验初期的结果,而是锲而不舍地继续研究、分析,因而发现了新的元素。
应该提到的是,还有德国人迈斯耐尔和卡尔斯顿,也都分别发现了镉。
镉主要用于电镀中,镀镉的物件对碱的防腐力很强;金属镉还可做颜料;镉还可以做电池原料,镉电池寿命长、质轻、容易保存。但是后来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镉也是对人体有剧毒的元素之一,镉盐进入人体后会慢慢积聚起来,破坏体内的钙,使受害者骨骼逐渐变形,严重的会使身长缩短,最后在剧痛中死亡。当然,这是后话了,含镉的化合物也是不能作为药物应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