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湾战争的“诱发剂”

海湾战争的“诱发剂”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1年1月17日,在古老的亚洲大陆的西南部,爆发了震惊全球的海湾战争。战争历时42天,以伊拉克的失败而告结束。海湾战争带有很浓的“石油味”。海湾地区不仅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素有“世界油库”之称。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是西方经济和交通运输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2. 海湾战争的“诱发剂”

一场带有很浓“石油味”的战争

1991年1月17日,在古老的亚洲大陆的西南部,爆发了震惊全球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的飞机向伊拉克发起进攻,枪声、炮声、导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战争历时42天,以伊拉克的失败而告结束。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使用武器最先进的一场局部战争,它给交战双方、海湾地区及世界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海湾战争带有很浓的“石油味”。伊拉克侵吞科威特,不仅是为了扩大海上石油出口能力,更因为它觊觎科威特那丰富的石油;而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之所以劳师袭远,那样起劲地对付海湾危机和参与海湾战争又是为了什么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回答是:既不是为了民主,也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

海湾地区不仅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到1990年12月为止,海湾地区(包括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和伊朗8个国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892.7亿吨,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5.4%。世界70多个大油田中的一半在海湾,油井自喷率达90%以上。海湾年产石油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30亿吨的25%,该地区出口石油约占世界出口石油总量的40%。

科威特面积不足两万平方千米,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石油资源异常丰富。该国面积仅相当于伊拉克面积的3.8%,但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却与后者相差无几。两国历来存在领土纠纷,主要是陆地边界油田的所有权之争。由于跨越国界的整个油层构造呈锅状,科威特地处锅底,因此,虽经多年开采,科威特的石油储藏量仍未减少,伊拉克对此十分恼火,早就打算通过武力将其据为己有。萨达姆还打算在占领科威特后,进而控制周边的海湾国家。一旦如愿,萨达姆就能够以控制海湾地区的石油为武器,进一步谋求充当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和左右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是西方经济和交通运输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日本所需石油的99%以上依赖进口,其中60%~70%来自海湾地区。除英国和挪威外,其他西欧国家所需石油也主要依赖进口,进口的石油中50%以上也来自海湾地区。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的石油储藏量仅相当于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储藏量的10%,按目前的开采速度,美国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只能开采10年左右。为了保证石油来源,满足本国石油需求;为了保住沙特阿拉伯,控制石油价格;为了控制海湾石油,维护其在世界的霸主地位,美国不惜耗资上百亿美元,从万里之遥向海湾调兵遣将,同伊拉克开战,这些都与石油有着密切关系。1991年1月29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在向国会宣读的国情咨文中十分明确地宣称:“大多数美国人都清楚地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留在海湾”,“他们知道我们必须确保对世界石油的控制权不能落入他(萨达姆)的手中”。

能源舞台的主角

迄今为止,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3个能源时期,即柴草时期、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但在现阶段人类的能源“舞台”上,煤、石油和天然气仍是首当其冲的“主角”。

煤素有“乌金”、“墨玉”之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能源。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战国时代编著的《山海经》一书中,就写到煤。到了汉、唐,煤在冶炼金属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欧洲,直到13世纪中叶,才知道煤可做燃料。

煤是一种碳质岩石,可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等。它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除了主要含碳外,还含有少量的硫、磷、氢、氮、氧等元素。煤是最丰富的一种矿物燃料能源,全世界可开采的总量估计要比原油多20~40倍。在今后二三十年中,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耗尽,煤将作为重大能源来加以采用。

但也应该看到,煤炭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短处”,主要是开采难度大,氢-碳比值[2]较低,能量利用效率不高,运输不便,且含碳煤燃烧时会造成大气污染。这些缺点正是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大规模用石油替换煤的主要原因。因此,若打算使用煤作为主要能源,需在技术上采取相应对策。当前技术上趋向成熟,经济上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将煤气化或液化,使之成为清洁的、利用效率较高的燃料。

我国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1996年原煤产量14.0亿吨,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费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76.1%,且预计到下世纪中叶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将占主要地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1991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16.22兆吨,烟尘排放量13.14兆吨,其中烧煤排放估计分别占90%和70%。西南和华南已出现大面积酸雨区,并有扩大趋势。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更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利用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石油被称为“黑金”或“工业的血液”,对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立下了“汗马功劳”。让我们设想一下这种情景吧:假如在巴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现代化大城市里,一旦没有了石油,那么,所有的汽车都将成为一堆废铁,四个轱辘的马车又将成为人们代步的工具。赶车人扬鞭吆喝,宽阔的马路上只有马车在傲然奔驰,该是多么的滑稽可笑!但是人们不应忘记,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曾使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石油的国家。早在东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利用石油点灯做饭。明朝正德年间,我国在四川钻成了第一口油井,比外国钻井采油早300年。

1859年首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随后于1908年在中东相继发现了巨大的油田,从此石油作为能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不过,当初石油在刚进入人类社会时,只是用于照明,其主要加工产品是灯用煤油,这也就是解放前在我国被人们叫做“洋油”的东西。内燃机发明后,汽油和柴油才大有用武之地,一跃而成为石油工业中头等重要的产品,产量在直线上升。到现在,全世界每年开采的30多亿吨石油中,60%~70%被加工成汽油和柴油,成为社会前进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开始把石油中多种多样的碳氢化合物加工转变成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制造五花八门的有机化合物。时至今日,石油化学工业的生产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石油的用量猛增,全世界1968—1978年间采掘的石油与前110年开采量相等。

天然气是现代常规能源“家庭”中的又一重要“成员”。天然气是一种低分子量烃类混合物,主要是甲烷,含有一定量的乙烷、丙烷及丁烷。当它带有含硫或含氮的杂质时,就应设法除去,才会成为清洁的燃料和通用的化学原料。

当多数国家石油和煤的消费增长速度减慢时,天然气却维持着稳步的增长,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87%。目前天然气占世界矿物燃料消费的1/4;但由于它的含碳量低,碳排放量仅占17%。此外,由于制定了更严格的清洁空气法和考虑到像排碳税这样的对付全球变暖的新政策的逐渐出台,全世界天然气的消费量可能会迅速增长,其中欧洲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特别显著,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已开始开发它们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而世界上现已探明的常规能源——煤、油、气都将逐渐枯竭,因而,大力开发各种新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能源家庭中的“新秀”

能源的新旧更替,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能源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探索,许多种类的新能源,正处在紧锣密鼓的研试阶段。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将来必定是以包括核聚变能在内的新能源,来取代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因此,人们把核聚变能、地热能、氢能、太阳能、海洋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看作21世纪的新能源。以下简要介绍几种新能源。

有待开发的水能。水能是水位的落差和水流的冲力中蕴藏的能量。利用水力发电既经济,又干净,是一种潜力很大的能源。自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出现石油危机以来,世界水力开发进入高潮,目前水力发电约占世界电能的1/4。全世界有7个国家几乎全靠水力提供电能,约有45个国家50%以上的发电量是水力发电提供的,水力发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约2/5的电力。我国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可开发的为3.6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现在开发利用的还不到4%。发达国家水能资源一般都开发到40%~50%。建国以来,我国水电建设有较大发展,已建起了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国家决定今后在我国西南、西北、中南地区一些主要河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大型梯级电站;在东北、华东地区,建设一些中型水电站。如今,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等正处于紧张施工阶段。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水电事业必将跃上新的台阶。

潜力巨大的风能。风能是太阳辐射造成地球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空气运动产生的能量。人类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懂得借助风力扬帆行舟。大约在1000年前又发明了风车,利用风力抽水灌溉。但是,由于风力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很不稳定,难以利用;同时也由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展,使得风力的利用长期得不到重视。近二三十年来,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于是风力重新被列入扩大能源来源的研究日程之中。风力资源的潜力是很大的,地球上近地层风能总储量约1.3×1012千瓦,而我国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在世界各国中列第三,可开发利用的约为1/10。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把设计飞机的高效率螺旋桨的经验应用于风轮发电机组的设计,使风力发电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在美国夏威夷,为3200千瓦,其风机直径为97.5米。风力应用于船舶上以节约矿物燃料消耗的试验,近年来引起了一些国家的重视。日本在数万吨级的轮船上安装风帆之后,可以使燃料的消耗减少30%左右。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的节能措施。

前程广阔的氢能。氢是地球上最轻的元素,它作为能源具有许多优点:热值高,每克液氢可达120千焦,是汽油的2.8倍;它在低温高压下可变为液氢和金属氢,便于储存和运输;是清洁的能源,它作为燃料,只生成水和少量的氢化氮;氢的能量转换形式也很多,可以燃烧产生热,可以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也可以在燃料电池中直接发电;氢的来源广,如果能从海水中制取氢,则几乎是“用之不竭”的。目前生产氢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煤使水还原或使石油产品部分地氧化而获得氢;二是用电解水的方法来获得氢。这两种方法都必须消耗大量的其他能源作为代价。所以,发明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工业上可以大量生产的制备氢燃料的方法,已成为新能源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有作为的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生物质能通常包括木材和森林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动物粪便等。目前发展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有:①热化学转换技术——是将固体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焦油、木炭等品位高的能源产品。②生物化学转换技术——主要指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生成沼气、酒精等能源产品。例如,利用微生物将甘蔗渣及木屑等制造供工业和汽车使用的甲醇,利用甲烷菌和制氧菌从工业废液和污泥中提取甲烷和氢等气体燃料的研究也已取得进展。我国农村正在大力推广的沼气人工制取技术也属于这一范畴。③生物质压块细密成型技术——是把粉碎烘干的生物质加入成型挤压机,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较高密度的固体燃料。

此外,人体能源也是一种生物质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源随时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散热,行走时压着路面作功等等。这些能量至少有1/3被白白浪费掉。据专家测算,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消耗的热量为10467焦耳左右,可以把相当于本人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全世界50多亿人,每人浪费掉的人体能加起来,相当于10座中型核电站生产的电能。如果通过适当的设施收集并利用人体能,其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