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酞为什么那样红
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们中一瓶是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但究竟哪瓶是酸?哪瓶是碱?不得而知。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吗?我想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酚酞指示液来鉴别,即从两瓶中分别取出少许溶液于两试管中,各滴加1-2滴酚酞液,变“红”色者为碱液,仍“无色”者为酸液。当然你也可能选择石蕊或甲基橙等,因为它们都是酸碱指示剂,会在不同酸、碱环境呈现不同颜色。为了解释酚酞在碱性环境下呈粉红色的问题,这里需介绍一下关于有机化合物显色的一般机理。对于由化学式H∈═CHCH3nH表示的系列有机物,当n值≤6时不显色,但当n≥7后则开始显色,且n值越大,颜色越深;对于另一系列有机物,当n值<4时无色,但当n≥4后开始显色,也是n值越大颜色越深;而有机物却无色。从分析上面的有机物是否显色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可以看出,当有机物分子的结构中存在着单、双键交替结构……C=C-C=C……且这种结构达到一定长度时,有机物才会显色,我们把这种单、双键交替结构叫作共轭烯烃结构,或离域π键结构。分子结构的理论研究表明,在有机物分子中,若共轭结构的的范围或离域范围越大时,则分子中这一区域电子的能级就越多,而相邻能级的能量差或能级间隔就越小。当某个有机物分子中的共轭结构范围足够大时,分子中离域π键的相邻能级的间隔就可能从紫外光区减小至可见光区,这时当物质吸收人射光中某波长范围的可见光时,该有机物就会显色。随着共轭结构范围的加大,所吸收可见光的波长逐渐变长,相应光子的能量逐惭减小,该有机物显出的补光颜色则逐渐变深。分子 整体看起来不小,但其共轭结构被分割为3块,被亚甲基-CH2-分割开,而每块的共轭范围都不大,所以该有机物无色。
清楚了有机物显色的一般条件后,对于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色的定性解释就不困难了。酚酞是人们最早(1871年)合成出来的酸碱指示剂,由于随着溶液pH值的变化其颜色变化特别灵敏,故在分析化学中一直被广泛使用。酚酞的分子结构,大体上可以看作3个苯环被一个中心碳原子连成整体,在强酸、弱酸中性、弱碱、强碱等不同酸碱环境下,其主要存在形式分别为4种不同结构(图4—5)。
图4-5 苯不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4种不同结构
在这4种结构中,(Ⅱ)、(Ⅳ)结构的中心碳原子分别与4个其他原子相连,4条化学键成四面体方向,因此3个苯环不在同一平面,这样整个分子的共轭结构被分割成3小块,因每一小块的离域范围都不够大,相邻能级间隔大,只能吸收紫外光,因此不显色;对于(Ⅰ)、(Ⅲ)两种结构,中心碳原子仅与3个苯环相连,3个苯环处于同一平面,整个分子的共轭结构连成一体,两者都吸收一定波长的可见光,所以显色。如结构(Ⅲ)中,吸收峰在550纳米左右,分子吸收了绿光,所以显现出玫瑰红色。
另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甲基橙,在酸性和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为两种不同的结构,因吸收可见光的波长不同,分别显现红色和黄色。两种结构及相互转变关系如下:
因此,甲基橙在酸性环境下为红色,中性及弱碱性环境为黄色,在pH为3.1~4.4间,两种结构共存,溶液显橙色。故这种指示剂得名“甲基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