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蓝天,白云,夕阳红

蓝天,白云,夕阳红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生育、繁衍的地球是我们所知的最美丽的一个星球,与皑皑的雪山、碧绿的田野、湛蓝的海洋遥相呼应,我们还有一个美丽的天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蓝天、白云、夕阳红。蓝天、白云和夕阳红确实是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但是近些年来在一些地区,由于大气污染的加剧,这幅美丽的景色正在遭到令人痛心的破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太远的未来,在祖国辽阔的天空,处处都会显现出“蓝天、白云和夕阳红”。

蓝天,白云,夕阳红

人类生育、繁衍的地球是我们所知的最美丽的一个星球,与皑皑的雪山、碧绿的田野、湛蓝的海洋遥相呼应,我们还有一个美丽的天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蓝天、白云、夕阳红。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诗赋词,吟歌唱曲,赞誉天公赋予我们的良辰美景。然而,天空的景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大气层的空气、水及射来的阳光所致。

地球的外围有一个几十千米厚的大气层,它是由干燥的空气、水汽及微尘等组成的混合物。当阳光射向地球时,大气中的这些微粒,从大至300纳米的微尘,到小到纳米数量级的原子、分子,都会使阳光产生散射,而散射光的强度与光的波长及空气的密度有关。为了认识这一散射规律,下面先做一个小实验:将几滴牛奶滴入一杯清水中,在暗室里让手电光束通过水杯,可发现迎面的透射光为浅红色,而在杯子侧面及顶部可观察到的是浅蓝色的散射光。这就是说,可见光中的短波长光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观察到有红光透过。定量研究表明,如果将最短波的紫光散射强度定为100的话,则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强度仅有10.7。正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有程度不等的散射,因此在8000米以下的低空,由于可见光中较短波长的蓝光被大量散射,就使天空呈现蓝色。随着高度增加,空气变得逐渐稀薄,大气对阳光的散射强度越来越弱,天色就渐渐变暗:在8000米以上的天空为青色;11000米以上为暗青色;13000米上为紫色;20000米以上,由于散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只能看到一片暗色。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就会发现,越往高处飞,天色就越暗。宇航员到月球或其他星球探空,在这些天体上会发现,即使是在“白天”,那里也是一片漆黑,唯有在天空中高悬着光亮的太阳。

当颗粒物的直径接近或大于可见光波长时,散射规律与前有所不同,散射的结果已不再主要是蓝色,有时会显红色和绿色,而对于更大的颗粒则为白色。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就是低云层中的细小水滴散射阳光的结果。而雨后的彩虹,则是由于空中小雨滴对可见光的折射,小雨滴相当于棱镜,将白光分为七色,大量小雨滴的折射,在地面上就看到了赤橙黄绿蓝青紫的彩虹。

现今人们常把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比作“夕阳红”,可见落日的景色是十分美好的。同一个太阳,在日出、正午和日落之时,为什么迥然不同?这也是由于大气散射所引起的:正午时太阳正当头顶,相对地讲阳光穿过的大气层的厚度较薄(图4—7中a的位置),在一些短波长光被散射后,太阳看起来显淡黄色;当早、晚太阳处在地平线的位置时,阳光则要穿过厚得多的大气层(如图4—7中b的位置),因此,除蓝紫光外,较短波长的光也被散射,只有最长的红光透过,所以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呈红色。至于日落比日出时太阳显得更红,这是因为经过整整一天人们的活动及水分的蒸发,使傍晚时天空中的尘埃比清晨要多,大气低层的这些细小尘粒、水气就使得落日显得更红。从大家熟悉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名句中,也可看出落日之美。

img118

图4-7 大气散射产生蓝色天空和红色的日出或日落

蓝天、白云和夕阳红确实是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但是近些年来在一些地区,由于大气污染的加剧,这幅美丽的景色正在遭到令人痛心的破坏。以首都北京为例,除雨后、风后空气被滤过外,北京的天空已很少能见到昔日的蓝天和白云,更不要说大气的污染对于居民身心的影响。为了将“蓝天、白云”还于民,为了使北京的环境与其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相称,北京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已加大了治理北京环境的力度:限制污染性强的燃煤的使用;严格对汽车尾气的检测;近日又将“空气质量周报”改为“日报”,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天天公布,其目的就是让广大市民能够及时了解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形成群众舆论,敦促有关部门抓紧对被污染的环境的治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太远的未来,在祖国辽阔的天空,处处都会显现出“蓝天、白云和夕阳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