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洋火”
火柴,大家都知道吧?可是,你知道关于它的身世的故事吗?
18世纪末,世界上的第一根火柴在罗马诞生。它是一根木棒,棒端裹上用糖、氯酸钾(KClO3)、阿拉伯树胶调和在一起做成的疙瘩。将这颗魔术棒似的火柴浸到浓硫酸中它就会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浓硫酸一接触氯酸钾,就会产生出二氧化氯(ClO2)。很活泼的二氧化氯和酸接触,立即会燃烧起来。这种火柴的价格不但昂贵,而且使用很不方便,必须随时带上很危险的浓硫酸,所以无法得到推广。人们在取火的时候,仍然使用古老的办法,用燧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俗称白火石去猛烈击打钢质小刀。用这种方法取火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阴冷潮湿的天气里,最不容易点着。
读过丹麦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人都能想象到那个贫穷的小女孩在北风凛冽的圣诞节,为了生活不得不光着脚丫沿街叫卖火柴。一天奔波下来,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天黑了,她又冷又饿,蜷缩在富人大楼的墙脚下,擦着一根又一根火柴,用来取暖。在火柴的光中,憧憬自己美好的理想……
你注意到没有?那时候的火柴不是一盒一盒卖的,而是论根的。还有,那时的火柴不是在火柴盒上擦着的,而是在墙上、鞋底上或者其他较硬的物体上,一擦就着了。它是19世纪初瑞典人制成的摩擦火柴。
摩擦火柴有小巧轻便的优点,能很快在各国流行开来。这种火柴的头上涂有硫磺,再覆以白磷、铅丹(Pb3O4)或二氧化锰(MnO2)及树脂的混合物。白磷,又名黄磷。它受热后易溶化,在40℃时就会起燃烧。擦火柴利用摩擦产生的热,使易燃的白磷发火燃烧,接着在富氧物质(Pb3O4或MnO2)存在的情况下,硫也能燃烧起来,然后引燃木棒。
后来人们很快就发现了擦火柴的缺点。就是因为由于白磷的燃点很低,在随便什么硬物上一擦就着,很容易造成火灾,不安全。还有白磷属于剧毒的物质,人要是误服了十分之一克到十分之二克就会死亡。
当时,工人们生产黄磷火柴时,由于经常的接触黄磷,很多人患上磷性坏死病,最终失去宝贵的生命,所以后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禁止制造这种危险的火柴。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
如果把黄磷隔绝空气在250℃~300℃下加热,它就会转变成颜色红紫的磷,叫红磷。像红磷和白磷这样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化学上叫做“同素异形体”,它们在原子结合的结构方式上是不同的。
红磷与白磷的性质显著不同,要在260℃以上才能燃烧,也不像白磷那么有毒。红磷单质光靠摩擦是不能起火的。但当它与氯酸钾混合后,却比白磷更易摩擦起火,发生燃烧与爆炸。许多人在试验中曾一再发生不幸的事故。1885年,瑞典的伦塔斯脱路姆研究出了一种巧妙而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他没有像用预先配好的混合物作引火剂,而是把引火剂分成了两部分:氯酸钾蘸在火柴头上,红磷涂到纸条上贴到火柴盒两侧。火柴头只有在火柴盒的侧面摩擦时,才会点着。这种火柴既没有毒,又不易引起火灾,因此被人们称为“安全火柴”。这种火柴问世后不久便行销全世界,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甲午战争”后,日本的火柴大量涌入中国。许多的商品在当时都被称为洋货,“洋火”之名也就是由此而来。我国自己生产的火柴是从1894年开始的。那时的湖北省建立了两家官商合办的火柴公司——聚昌和盛冒。因受到舶来品的排挤,我国的火柴工业一直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火柴工业突飞猛进,“洋火”的名字也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使用的点火工具早已经超越了火柴的这种点火方式。现代化的点火设备普遍采用了电子打火的方式,我们经常使用的点火工具也变成了各式各样的气体打火机。采用电石打火或者电子打火,火柴也将要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光荣的退休了。
现在,因为火柴价格便宜性能稳定,所以仍然还有一定的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