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数学课程的概念
一、研究数学课程发展的意义
数学课程论是课程论的子学科,也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近年的历次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数学课程改革成为各国与会者研究的热点课题。
本书力图通过对当代数学课程发展的纵向观察、比较与研究,探求数学课程发展的若干规律,通过对我国与国外一些有影响的国家数学课程的横向比较与研究,寻求我国数学课程的若干优良传统,总结我国数学课程发展的有关经验教训,对我国数学课程的改革与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积极建议。
我们希望,本书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当代数学课程发展的新视角,帮助教师积极投身到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数学课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数学课程的各种涵义
1.课程
汉语中的“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哲学家朱熹(1130—1200年)的《论学》,云:“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又云:"小立课程,大作工夫。”意指课业与进程、学习范围与进程。
大众对“课程”一词的解释各有所见,众说纷纭。有人说课程就是教学大纲,有人说课程就是科目、教科书、教学计划等。当前比较广泛的说法认为,课程(Curricu-lum Course)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这种提法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和教育性的因素。这就是说,课程是由知识、技能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进行的与学习内容相应的活动构成的。
2.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数学学科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的过程和经验的总和。它包含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程序。广义的数学课程既包含课堂教学,也包含数学课外活动。数学课程既然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然受到一般课程理论的影响;同时,数学课程以具体的数学学科内容为载体,它也必须反映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及其发展规律。
3.课程的种类
按照对课程的不同方面的思考,可以对课程进行不同的划分。例如,按照课程实施的层次和范围,可以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可理解的课程、实践的课程等。
理想的课程(Ideal Curriculum):即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原则,把学科教育的内容经过组织之后所形成的课程,具有较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例如,1989年由美国数学教师济会所制定的《学校数学课程及评估标准》、《学校数学的原则与标准》就属于这一类课程。该课程标准在美国受到,广泛宣传,具有理想与方向的性质,却没有法律效力。
正式的课程(Official Curriculum):即是国家政府部门正式签署的课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贯彻实施。例如,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由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制定并由英国教育大臣和威尔士大臣签署的《国家数学课程》等,分别是中、英两国正式的课程文件。
可理解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主要指教科书以及经过认真严肃编写,有相当教育理论水平,又经过较长时间实验检验的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例如,经过我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及由各级教育部门正式推荐的教学参考书等。
实践的课程(Practical Curriculum):即是学校付诸实践的课程,包括全校教学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课时计划、全校和各班级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等。
上述几种课程,以正式的课程最具权威性,而可理解的课程和实践的课程则比较贴近学校和师生的教学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