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制取及检验的联合装置
在实验室里制取一氧化碳的方法,一般用蚁酸(即甲酸)滴加到热浓硫酸中制取,也可以将草酸(即乙二酸)晶体和浓硫酸一起共热来制取。反应式是:在后一反应中,由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需通过碱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吸收掉CO2,才可以制取得较纯的CO。
以上这两种方法对于初中同学来说是比较生疏的,因为他们对于有机物的知识很缺乏,所以课本中避开了CO的制法,而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另一方面,有些农村中学的化学老师对一氧化碳的制取也不太熟悉,实验室中对蚁酸、草酸的储存也相当地不普遍。不少老师对一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实验,由于怕一氧化碳的毒性望而生畏,不敢做这一实验。富阳教师进修学校的朱银福老师曾在备课时表演过用电热法使CO2通过灼热的炭层制取CO,效果很好。另外还用了一种将氧气通入有火星的木炭层,使部分木炭灼热,在继续不断通入有限氧气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的方法。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与同学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同学们对家里煤炉的煤层上方经常有蓝色火焰出现是非常熟悉的。这实际上是工业上的发生炉煤气。工业上使限量空气(这点很重要)通过灼热碳层可以得到体积比为1(CO)∶2(N2)的混合气体(其中还含有少量O2、H2、CH4、CO2等)。其反应原理表示如下:
C+O2═══CO2+热
CO2+C═══2CO-热
发生炉煤气的反应,总的来说是放热反应。只要控制好氧气的通量,就可以保持一氧化碳气持续不断地产生。
回兰溪教研胡延沂老师进行了改装。现将装置绘制如下,并将有关操作方法作一说明。
①对通入限量氧气,采用塑料气囊的方法。即用普通的食品袋,将袋口束紧,中间夹扎一套有椽皮管的玻璃导管(用棉线扎紧使之不漏气)。通进氧气前,先用手将袋内的空气压光,然后就可以将氧气通入。用高锰酸钾、氯酸钾(1∶1)的混合物加热制得,一般15克左右的混合物加热后制取一袋氧气是不成问题的。氧气收集完毕后,可在氧气囊前的导管留下橡皮导管15cm左右,用止液夹夹紧待用。用时只要接上导管,用手掌轻轻下压,即可将气囊内的氧气压出。用这个方法也可以收集氢气,并将它压入有色的氢气球中,制成氢气球,以及贮存其他气体。
这个方法所用的材料简单易得,售价便宜,极易制作,是很理想的简易“储气瓶”。
②采用石英管作为一氧化碳气发生管,因为制取一氧化碳时,木炭在浓度较高的氧气中燃烧已白热化,会使一般的玻管软化,起泡甚至穿孔,至使实验失败。采用石英管则可耐2000℃以上的高温,完全可以经受住炭燃烧所达到的1000℃左右的高温。
为防止木炭屑塞住出气管口,可先用耐高温的硅酸盐纤维轻轻塞在出气导管口处,防管口被塞。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先在酒精灯上将一小粒黄豆大小的木炭加热至红热,迅速放在石英管内的木炭层上,(以谷粒大小的炭粒为宜,并应尽量填实,石英管上部只留4~5cm空隙)。塞好导气管塞,接上氧气瓷导管,用手掌轻轻压入氧气,打开止液夹(1)。这一系列操作要熟练,有条不紊。当压入氧气后,一小粒红热的炭,就象红色的种子,发出耀眼的光,同时使周围的炭粒也迅速燃烧。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在通过碱石灰后的导气管出口处点燃,可看见淡蓝色的火焰,火焰约长3~5cm,非常明显。
这里,点火管不可用细玻璃管,也不要用尖嘴管,因为气流出来不可能均匀,从细尖的导管出来断断续续,很容易熄灭,有时候还可能把尖嘴管烧熔,使出气管口堵塞。在图中也表明了,这是一个比较粗的玻管,也可以用铜质或铁质的金属导管,内径可以在0.8cm左右。粗导管点燃气体可以得到较稳定的火焰。
点燃时,因连通的容器内部还有少量空气,可能产生爆炸,所以不要一通入氧气就点燃,待半分钟以后,导出管口有少量白烟冲出时,再点燃,这样,安全度就更大了。
氧气的流量以使炭燃烧发生白炽光即可,气流不宜过大。气流太小则炭只发生红热,一氧化碳量极少。
③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中,要先打开止液夹(2),夹紧止液夹(1)。通一会儿CO后,在CuO处加热,从止液夹(2)处导出的气体,虽然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又吸收掉二氧化碳,但仍有过量的一氧化碳没有反应,所以仍旧可以点燃。当然,黑色氧化铜可以还原成为紫红色的铜。
这套装置,可以反复应用,一管木炭可供两个班演示所用,所消耗的是木炭(每次不到20克),还有就是实验室中常规制取氧气的药品——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其他如少量黑色的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这是做一氧化碳性质实验所必需的,实验装置中的瓷管可从泥三角上拆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