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卡文迪许关于气体的实验

卡文迪许关于气体的实验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卡文迪许的头一个化学著作是他的论文,论文分成三部分。卡文迪许发现可燃空气和空气组成爆炸混合物,其中3体积可燃空气和7体积普通空气的混合物爆炸最猛烈。1781年,卡文迪许发现测量空气“好坏”的办法。卡文迪许也是第一个分析上层大气的人,他用气球取样,发现上层大气和地球表面的大气实际上是一样的。可见,早在拉瓦锡之前,卡文迪许就继范·海尔孟、波意耳和布莱克之后进行精密的定量实验了。

第六节 卡文迪许关于气体的实验

卡文迪许的头一个化学著作是他的论文(《论人工空气》,1766年),论文分成三部分。“人工空气”这词波意耳已经用过。

img35

图34 卡文迪许的操作气体的装置

卡文迪许说:“所谓人工空气的意思是指任何种类的空气,它以非弹性状态含于其他物体中,并可通过人工方法从中提取出来”,并举布莱克的固定空气为例。他描述过的气体的操作方法有:把气体收集到装满水的瓶中(瓶倒置在没有架子的集气槽中,用绳把瓶支住);使气体通过水下面的漏斗向上流,从而把一个瓶中的气体转移到另一个瓶中;利用虹吸管和静液压力把气体从瓶中转移到膀胱中(图34)。

卡文迪许发现,如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高的固定空气就会使蜡烛熄灭,室温下的水可以吸收固定的体积比水本身的体积稍多一些,冷时可吸收更多一些,酒精吸收固定空气的体积是其本身体积的9/2倍。

他注意到固定空气在碱中的溶解度。他在水银面上把固定空气收集到圆筒中。他还用图35所示的装置测定酸从石灰石、大理石、珍珠灰(K2CO3)等排出的固定空气的重量。首先放入酸,称瓶及管重再放入称过的固体,然后用杏仁糊和胶构成的封泥封固,干燥管中盛有碎滤纸。

在他关于可燃空气(氢,波意耳已收集过)的实验中,卡文迪许是用稀硫酸和氢氯酸(盐精)与锌、铁、锡作用来制取氢的。他发现“不管用什么酸来溶解同样重量的某种金属,均得到相同量的同样气体”,所以它推断氢来自金属,而不是来自酸,他称之为“从金属来的可燃空气”。卡文迪许是燃素学说的信仰者,他把金属和酸的作用表示为:

img36

卡文迪许说,“它们的燃素(即金属中的燃素)未曾被酸改变其性质而跑掉了,成为可燃空气”。这气体可能不是来自酸,因为富有燃素(同金属类似)的植物腐烂或者干馏也放出可燃空气。金属与热浓硫酸作用放出“硫素蒸气”(SO2),他认为这是硫酸和燃素的化合物;金属与硝酸作用放出红烟,他认为这是硝酸和燃素的化合物。

img37

图35 卡文迪许的求反应放出的气体重量的装置

可燃空气不溶于水及碱中,这与固定空气不同。卡文迪许发现可燃空气和空气组成爆炸混合物,其中3体积可燃空气和7体积普通空气的混合物爆炸最猛烈(他没有试验2∶5的比例)。他用两种方法测定其密度。第一种方法,他用可燃空气充满称过的“容量”为80盎司(通过测量周长)的膀胱,发现减少了41喱,根据以前实验家测得的普通空气的密度的数值,可算出可燃空气比普通空气轻7倍或10img38倍(正确的数值应为14.4)。第二种方法,他用图35的装置,把已知重量的金属溶解于酸,求出减少的重量。在这种情形下,把干燥管用珍珠灰充满,用来吸收水气和溅出的酸,珍珠灰与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且固定成为碳酸氢钾。用这种方法,卡文迪许求出可燃空气比普通空气轻11倍。

卡文迪许把铜丝和盐精一起加热,直到所有空气从容器中排出,他发现,“突然,热量并没有什么改变,水猛烈地冲入……瓶中,几乎把瓶充满”。他说,由酸生成的蒸气“一接触水,马上就失去弹性”。这点提示了普里斯特利,使他在水银面上收集“酸性空气”。

1781年,卡文迪许发现测量空气“好坏”的办法。试把空气与氧化氮在水面上混合,普里斯特利得到各式各样的结果,他却做得能得出可靠的结果(如果加以标准化)。他报告,“1781年下半年,我大约花了60天试验空气……虽然这些天里,风和天气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有些天晴朗,有些天下雨,有些天有浓雾,但是我可以肯定,没有发现空气有什么差别”。又一次在伦敦和肯兴敦(当时是“乡下”)试验空气,他得到同样结果。虽然卡文迪许不容许自己把空气看成是脱燃素空气(氧)和燃素化空气(氮)的混合物,“如舍勒先生和拉瓦锡先生设想那样”,他得出的结果是20.83%体积的氧和79.17%体积的氮,却非常接近现代数值。卡文迪许也是第一个(1784年)分析上层大气的人,他用气球取样,发现上层大气和地球表面的大气实际上是一样的。

卡文迪许在1764年发现砷酸(这比舍勒要早),他是用砒霜(三氧化二砷)与硝酸共煮制取的,但没有发表自己的结果。他也发现酒石(酒石酸氢钾)的本性及它和可溶性酒石(正酒石酸钾)的关系,后者是酒石与钾碱制成的。他关于当量、关于水和硝酸的组成的研究,将在以后谈到。可见,早在拉瓦锡之前,卡文迪许就继范·海尔孟、波意耳和布莱克之后进行精密的定量实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