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植物体内有动物激素?
1966年,日本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一种叫“台湾罗汉松”植物的化学成分时,发现有一种奇特的化学物质,它很像昆虫的蜕皮激素,而且也能促使昆虫蜕皮。
此后,科学工作者们进行了更广泛的研究,发现这一类化学物质不单单存在于台湾罗汉松中,在蕨类植物、祼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如水龙骨、银杏、苋、川牛膝、伏地筋骨草桑树等中,都有这类物质存在。前几年,我国昆明植物研究所发现有一种锷“露水草”的植物中蜕皮激素含量非常高,每100公斤干根中含量高达2.9公斤,这跟1954年布德南特从500公斤蚕蛹内只提取到25毫克蜕皮激素的活性也更胜一筹,它的主要成分是在昆虫体内活性最强的β—蜕皮激素和β—蜕皮激素的2位乙酸酯。
植物中的蜕皮激素比较容易提取,要是利用这些有效成分来增产蚕丝不是很好吗?这种想法在实际应用中已得到了肯定,并已开始试验。
其实,植物中不仅含有蜕皮激素。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人发现松水松、落叶松、枞榕等树木中含有昆虫保幼激素,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衍生物的环氧物中的甲酯,能使昆虫延长变态发育的时间;70年代末,美国的生物学家在洋葱中发现了一种动物激素前列腺A,它能使血管扩张,治疗高血压,还能促进肠道功能;有的科学家从苹果,蚕豆,棕榈等植物中发现了动物的雌激素……
人们可能要问:植物体内为什么会产生动物激素呢?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没有统一。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实验证明,许多动物激素对植物也具有生理作用,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三烯雌酚能抑制植物雄性器官的发育也是必要的;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植物防御虫害的需要,植物体内的动物激素被害虫吃进体内以后,在害虫体内发挥作用,或扰乱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或引起毒害,对害虫不利。
这两种说法都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只是一些推测而已,究竟这些动物激素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它们在植物体内产生的化学过程是否与在动物体内一样?还是有待研究的谜。
1986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在哺乳动物猪和大鼠的脑中发现了植物激素脱落酸。这说明不仅植物体中有动物激素,而且在动物体中也有植物激素,这也提示,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在对生物的功能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那么它们在生物化学上的共性本质是什么呢?这也是一个发人深思的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