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转运动,陀螺与平衡环

回转运动,陀螺与平衡环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表现回转运动特征的陀螺在中国古代起源甚早。有人以为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制或石制陀螺,这可能是一种误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代陀螺仪中安装仪器的平衡环是中国人最先发明的。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不仅中原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亦有制造者,如西藏地区,将油灯置于平衡环之内环上。

第七节 回转运动,陀螺与平衡环

在古代典籍中关于回转运动的描述并不多。然而,表现回转运动特征的陀螺在中国古代起源甚早。当陀螺处于运动状态时,其重力分量Jp:会使它的中心轴线更大地倾斜,但回转效应又使它的中轴线向垂直方向偏转。因此,一旦陀螺旋转之后,它就不会倒下,而是沿着一锥面运动,称为进动。大概正因为它的运动特性,使孩童们感到奇怪,因此,它在古代作为一种玩具一代代地被传下来了。

陀螺起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从我国历代众多的杂伎百戏看,陀螺可能初始于唐宋年间或更早。有人以为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制或石制陀螺,这可能是一种误解。人们的确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有类似陀螺的陶制品,但那是纺纱工具:纺坠。因此,陀螺很可能是从纺坠发展来的,一旦人们发现这种纺坠具有独特有趣的回转运动,它就会被当成一种玩具,并发展出许多不同形状的陀螺。明崇祯八年(1635年)成书,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述了京师儿童玩“空钟”、“陀螺”之情形,言及陀螺“转转无复往。转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顶光旋旋,影不动也”。该书作者已看出陀螺的进动情形,才会作出“无复往”的结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代陀螺仪中安装仪器的平衡环是中国人最先发明的。古代称其为“被中香炉”,发明者是西汉时长安巧工丁缓。《西京杂记》卷一写道:

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

《西京杂记》一书,一说是汉代刘歆所撰,一说是晋代葛洪所撰,未详孰是。看来,该书非一时一人之作,初稿成于汉代,后人又有增补,迄止晋代成为定本。至于丁缓其人生平事略,史籍均无记载,可能他就是汉代宫廷中的一个巧匠。他所造的“被中香炉”,其力学特性是“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这只有平衡环才能达到此目的。其“机环”,即该支架的轴心线互相垂直的各层金属环,内环轴上悬挂盂形容器,以便放置引燃生烟的香草。

自从丁缓发明被中香炉后,历代屡有制造,历史典籍也每每述及它。除香炉外,还有“火通”(一种冬天烧炭火的手提取暖器);熏球或香球,放置香料,挂于身上;“滚灯”,类似舞龙灯时龙前引逗龙飞舞的灯具。不仅中原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亦有制造者,如西藏地区,将油灯置于平衡环之内环上。考古界还发掘出历代的多种熏球。这种形式的平衡环早已传到日本、欧洲。在欧洲被称为“卡丹吊环”,但是意大利工程师卡丹本人并未宣称自己发明了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