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徐有贞水箱放水实验
两个完全相同的水箱,盛满同质同量的水。一个水箱底开一大孔,一个水箱底开数小孔,所有小孔的孔面积之和等于大孔面积。如此做放水实验,哪个水箱的水先放完?这是19世纪期间重要的水力学实验之一。法国数学家和工程师彭赛列(Jean-Victor Poncelet,1788—1867)和洛斯布罗斯(Losbros)于1827—1835年,史密斯(Hamilton Smith)于1885年等都先后做了这样的实验。当小孔为锐缘方孔时,水箱中的水通过小孔的流量为:
式中C或0.61为流速系数,它是从开孔面积与理想流速中计算而得的放水量和实际放水量之比;A是小孔面积;h为水箱内水高。实验还发现,当孔的直径小于1英寸(2.54厘米)时,流速系数C会随孔径的减小而稍有增加。因此,在孔面积相同时,多个小孔的水箱比单个大孔的水箱放水要快。当h与A相时,孔口形状与孔缘锐度也会影响流速系数,流速系数随以下种孔口形状而依次增大: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矩形。这是说,矩形小孔的流速系数最大,当先将水箱内的水放完。
大约比欧洲的这个实验早400年,明代水利专家徐有贞做了水箱放水实验,并得到类似的实验结论。徐有贞于景泰三年(1452年)官左佥都御史,赴山东治理黄河,在今阳谷县张秋镇“相度水势,条上三策:一置水门,一开支河,一浚运河”。为了决断以哪一种方法治河为宜时,他做了水箱放水实验。据载,实验结果以开支河为上。方以智对此记述道:
徐有贞张秋治水,或谓当浚一大沟,或谓多开支河。乃以一瓮窍方寸者一,又以一瓮窍方分者十,并实水发窍,窍十者先竭。
这里的瓮也就是水箱。从记载看,似乎并未指明两瓮开孔窍的面积是否相等的问题。其实不然。按照中国文化传统,比较事物轻重、大小、多少等问题时,必须要以等积、等量、等距为前提。《孟子·告子下》云:
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因此,方以智记载的两个瓮,一个开一大孔一方寸;另一个开十小孔,以方分为单位,其总面积理所当然地也为一方寸。这样才能谈上比较此二瓮的水哪个先放完。、方以智在此记述两瓮开孔面积时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方式。
从方以智记载看,开方寸的大孔似以正方形最简便;开方分的十个小孔,从理论上看其边长为分,这一数值对于开孔而言不易精确。其小孔很可能是面积为10平方分(2分×5分或1分×10分)的矩形孔。假设,两瓮均为内半径1尺的圆柱形容器,起始水高均为2尺,取大、小孔的流速系数分别为0.61和0.63,则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开10小孔的瓮比开1大孔的瓮早约6秒钟将水放完。由此可见,徐有贞的水箱放水实验本质上与彭赛列等人完全相同。从实验要求的小孔尺寸到实验结果也都基本一致。徐有贞是世界上最早做这种水箱放水实验的人。
关于徐有贞水箱放水实验的事实还有一些其他文献的记载。我们不一一例述了。
徐有贞(1407—1472),字元玉,吴(今苏州地区)人。初名埕,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景泰元年(1450年)改名有贞。史称其“为人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谙究”。他著有《武功集》五卷传于世。在水箱放水实验基础上,他决定以多开支渠、建闸门修治黄河。三个月内完成了起于张秋,接通黄河、沁河的“广济渠”、“通源闸”等多条渠道。景泰七年(1456年),“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惟有贞所筑如故”。
事实上,水箱的小孔出流与多开河道支渠毫不相关,因二者物理原理完全不同。令人感兴趣的是,徐有贞以此实验说服了皇朝近臣,使他们同意他以多开分水河治理河道的主张。他的治河成功与水箱放水实验都是科学史上值得重视的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