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致悖论教学法

导致悖论教学法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如果教者能正确地进行引导、妥善地处理这些佯谬,就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物理教学。又如,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在地球中心测量物体受的重力,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第五节 导致悖论教学法

不少学生之所以感到物理难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被物理学中的佯谬(悖论)所困扰,被搞得似是而非、无所适从。一些佯谬问题,对一个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十有八九都会误入歧途。但是,如果教者能正确地进行引导、妥善地处理这些佯谬,就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物理教学。

1.佯谬对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认清物理内涵。对一个物理佯谬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往往是对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从表面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从错误到正确的认识过程。

学生可以从佯谬的分桶和解决中加深对物理问题的理解。例如,对公式R=U/I的讨论,根据欧姆定律得到的上式,从数学的角度看,电阻R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U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成反比。但这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与加在导体上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无关。

又如,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在地球中心测量物体受的重力,会得到怎样的结果?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从纯数学的分析,当r—0时,F—∞,所以在地球中心处物体受的重力为无穷大;但从物理角度看,当r—0时,万有引力定律已不再适用了,在地球中心处,地球的各个方向对物体都有引力作用,结果各个方向对物体的引力相互抵消,所以,物体在地球中心处受的重力为零。

再看这样一道题目: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米/秒的速度行驶,现在遇到特殊情况紧急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5.0米/秒2,求汽车在刹车后4.0秒内的位移。从纯数学的角度来解此题,已知条件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at2/2,得s=20米,但从物理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汽车经过3.0秒就已停下了,故上述解法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应为s=22.5米。

利用这些佯谬的分析与解决,都会有助于加深对这些公式的认识与理解。

(2)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妥善利用物理学中的佯谬,可以克服物理教学中千篇一律、死板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在“上当”过程中感受物理天地的乐趣,起到一波三折的效果;佯谬的解决,又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在物理学中有不少佯谬是由于思维方法不当所造成的。例如,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错误认识,就是因为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它告诫人们,看物理问题不能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则说明任何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物理学习中要对号入座,不能张冠李戴。

可以这么说,佯谬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学生从佯谬中也会得到启迪。在物理教学中,若充分利用佯谬,则可使学生在“上当”中反思,在“上当”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为了利用悖论的作用,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悖论教学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