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学数学课程编制的原则
由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学数学教育目标从数学科学的基本成果中合理地精选出来的,而数学科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具有严谨的知识结构。因此,在编制中学数学课程时,首先必须考虑所选数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及其知识结构。但是,作为中学数学课程,又不能机械照搬数学科学的知识结构,必须依照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从数学科学知识中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成长又能被学生接受的、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来组成课程内容及其逻辑体系,也就是说,在编制中学数学课程时,还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
20世纪60年代初,从美国掀起的世界性的“新数”运动所编制的中学数学课程,由于只强调数学科学的知识结构,即只强调增加现代数学知识及现代数学的结构体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的考虑,其结果使得“新数”运动受到挫折。历史的教训告诉人们:同时考虑数学科学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并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学数学课程编制应遵循的一个总体原则。除此之外,人们还应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
一、整体化原则
从中学数学课程的内部结构来看,在编制中学数学课程时,必须周密地考虑各课程成分、课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个学校教育的相互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说,编制中学数学课程时,必须从课程开设的纵向全面地考虑各个学习阶段(比如小学、中学、大学)数学内容的协调统一与衔接等问题;在将数学分为几个科目时,还必须考虑各个科目之间内容的协调统一;同时,必须从课程开设的横向考虑发挥中学数学课程自身最大功能的问题,以及考虑中学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必须周密地考虑各个重要环节,比如,课内学习、课外活动、作业安排、成绩考核等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二、统一化与区别化相结合的原则
从中学数学教育目标来看,一方面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一个学校,为实现其教育目的和育人目标,对中学数学课程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必须规定学生学习数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或基本标准。但是,在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各个地区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数学的客观需求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在编制中学数学课程时,还要从不同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使所编制出来的中学数学课程能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行各业和学生对数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地组织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及其逻辑体系,贯彻统一化与区别化相结合的原则。
三、推陈出新的原则
在编制中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要对传统的编制思想和编制技术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并不断地渗透新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更新课程的编制思想和编制技术,从而编制出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又符合学生需要的新数学课程。
我们以往的中学数学课程,存在着内容陈旧,知识面窄、结构单一、缺乏弹性、数学应用重视不够等缺点;对学生学习的规律研究不够,缺少启发性和趣味性,不便于学习阅读,使有的学生只把数学教科书当做习题书,或查找公式用;只注意数学教学内容的显性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忽视了数学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揭示。另外,中学数学课程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过程,这些都是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
四、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数学”口号的提出,击中了传统数学教育的要害,使数学教育从为少数人的“精英教育”思想转向为“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即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因此,在编制中学数学课程时,立足点由面向升学考试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从全体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并反映于数学课程之中,使全体学生在数学修养方面都能够得到提高。
五、应用、发展性原则
由于中学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因此为实现育人目标的这一要求,编制的中学课程应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即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数学的角度,将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中学数学课程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数学评价的变化发展。今后的数学学习方式将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演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数学教学由单纯的传递知识转变为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数学学习评价由单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计算机(含计算器)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工具。
值得指出的是,上面阐述的中学数学课程编制的几条原则,各自强调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动态的,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在中学数学课程的实际编制过程中,一般是综合运用上述编制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