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烟雾中的城市

烟雾中的城市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烟雾笼罩的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的达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一周前的9.5、2.4、2.8和5.5倍。由此可知,酿成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的凶手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而逆温层是帮凶。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烟雾中的城市

1952年12月初,一场灾难降临到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几乎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纠缠”在一起,滞留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12月5日凌晨,伦敦城出现了罕见的大雾,有毒的烟尘开始弥漫。当时正在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牛首先对这种烟尘“作出反应”,展览中共有350头牛,其中1头牛当场死亡,随后又有52头严重中毒,另外14头奄奄待毙。与此同时,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胸口窒闷,眼睛刺痛,流泪不止,市民开始有咳嗽、喉疼、呕吐等症状出现。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当天伦敦的死亡率出现上升,到第3、4天,情况更趋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剧增。短短4天时间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到几千人。根据对包括这次烟雾事件在内的两周时间的统计,在此期间伦敦的死亡人数比往年同期多4000多人,尤以48岁以上者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幼儿的死亡率也增加1倍。在烟雾笼罩的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的达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一周前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流感以及其他呼吸疾病的死亡率也成倍增长。甚至在毒雾事件之后的两个月内,还有8 000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其实,伦敦烟雾事件并非是1952年才第一次出现,早在1837年2月的一次事件中即有268人被毒害致死,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重大事件也有12起,受害总人数接近万人。

这场灾难后,英国立法机构经过4年的研究,于1956年颁布了第一部《空气卫生法》。但由于没有弄清致害的真正原因,无法采取有力的措施,致使伦敦在1956、1957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烟雾事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研人员终于弄清事件的真正缘由。1952年12月5日清晨,在伦敦上空南英格兰一带有一大型移动性高压脊,使伦敦地区完全处于死风状态,再加上近地气温发生反常变化,近地空气在低气压影响下形成冷气层,来自西北的高压流在它的上面形成逆温层(即气温随高度呈上高下低的逆向分布),使得污染物被盖上了一顶“帽子”难以向周围逸散。由于伦敦居民当时都用烟煤取暖,烟煤中不仅硫含量高,而且1吨家庭用煤排放的飘尘要比工业用煤高3至4倍。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导致伦敦上空烟尘蓄积,经久不散,大气中烟尘最高浓度达每立方米4.5毫克,二氧化硫达3.8毫克。烟尘中含有一种三氧化二铁的成分,促使空中的二氧化硫快速被氧化成三氧化硫,遇大雾中的水滴变成硫酸,硫酸液沫或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点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由此可知,酿成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的凶手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而逆温层是帮凶。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没有结束,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 200人的非正常死亡。直到19世纪70年代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骇人的烟雾事件才未在伦敦再度发生。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威胁依然存在。好在我们有前车之鉴,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并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在一些中心城市大气中的硫化物已得到有效控制,烟雾对市民的健康威胁大大减轻。只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科学的研究,这样的城市灾害还是可以避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