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物理教材滑坡点的教学
近年来,我们就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中的滑坡点在全市10所重点初中进行了广泛的专题教学研究,摸索总结出了一些针对滑坡点的教学方法。
一、滑坡点及其所在
我们把教材中贯穿整章或影响后续学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内容称为滑坡点。影响学生成绩、造成学生滑坡掉队的正是这些滑坡点。
研究中,我们对4所重点初中的306名学生的所有章节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以及中考的成绩和试卷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力、密度、压强、比热、热量等重要概念,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安培定则等重要规律,都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滑坡点。如,力的概念贯穿整个九年级物理的学习过程,它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二力平衡、运动和力、压力和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等后续章节的学习质量。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电流强度的概念、欧姆定律也直接关系到第八章、第九章的教学。
滑坡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八年级物理共10章,前4章有6个滑坡点,后6章有12个滑坡点;九年级物理共7章,前6章有9个滑坡点。因此,这些章节最易引起滑坡。
二、滑坡原因分析
1.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教材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
初中学生的思维形式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时期,其抽象思维能力与教材的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
(1)抽象思维存在差距
对教材中的有些概念的理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学生的这种能力如果比较缺乏就会给学习带来困难。如,对于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学生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往往难以想象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更无法想象出磁场的分布情况,继而学习电磁感应时,学生对于闭台回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不理解,导致对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到抽象陌生。
初中物理教材中类似这样的抽象概念比较多,如大气压强、电流强度、比热、功等。
(2)分析、概括能力存在差距
教材中,有些定理、规律的得出,需要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推理和概括,从而理解这些定理和规律的推导过程,理解它们的本质和物理含义。但初中学生的综合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对于实验现象,能看到其表面,不能透过现象分析、理解其实质,因而在学习上产生困难,在学习目标上形成差距。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在斜面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想象推理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需要在思维上产生一个飞跃,但在实际学习活动中,不少学生则不能产生这个飞跃,因而造成思维上的滑坡。
2.克服初中生头脑中的感性错觉,准确建立概念存在一定困难
这里的错觉,一是生活经验的错觉,二是学习经验的错觉。这些感性错觉形成了准确建立物理概念的思维障碍,这种错觉往往根深蒂固,要克服这种障碍,彻底消除错觉,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例如,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学生由于受用力推车车就动、停止用力推车时车就停下来等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现象的影响,形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觉,这就给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形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正确认识造成了障碍。又如,日常生活中对于“工作”含义的理解,容易造成“做功”概念上的错觉。
过去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经验,有时也容易形成学习上的思维定势,引起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错觉。例如,对于电阻公式R=的理解,学生受数学中函数关系式经验的影响,容易忽视公式的物理意义而造成错觉,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成反比的错误结论。
3.教材中相似易混的概念、知识,形成了学习上的障碍
物理教材中存在着许多形式上、意义上相近的概念和知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或相似之处,又有区别,学习中容易引起混淆,形成学习上的障碍。
例如,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都涉及到两个力,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混淆,忽视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这一根本区别,把甲、乙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误认为是一对平衡力。
又如,浮力公式中的V排和V物、温度与热量、压力与重力、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等,都容易引起混淆,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4.某些章节知识的综合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教材中某些内容涉及到众多的概念和知识,综合性太强,增加了学习过程的难度,造成了滑坡。
首先是单位的复合,如比热的单位J/(kg·℃)中,涉及到热量、质量、温度3个物理量的单位,综合性强,加上学生对复合单位感到陌生,因而在学习中特别是在计算中常常出错。
其次是知识的综合和相互牵连。例如,关于浮力概念的理解,要涉及到液体内部压强、平衡力等知识;学习电功,要用到电路、电量、电流强度、电压和能的转化及守恒等知识。初中学生缺乏这种理顺、综合大量知识的能力,任何一方面的知识缺乏或薄弱,就会造成整体思路混乱、理解偏废。
再者是综合性实验的难度较大。如,作好萘的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要求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物理过程,理解熔点、凝固点的物理意义,能用函数图像表示实验过程。一方面实验加热时间不好把握,不易控制;另一方面实验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并迅速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描出熔化和凝固曲线。对于这种综合性强、难度大的实验,初中学生很难独立完成。
三、教学措施
1.吃透教材 把握标高
突破滑坡点的教学,首先要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掌握标高,按《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不要任意加宽加深,人为加大难度,易造成障碍、引起滑坡。这就要求老师真正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只有吃透教材,真正认识教材中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
例如,关于测量中的误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向初中学生介绍误差概念,让学生知道测量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了解误差与错误不同,为了减少误差应对多次测量的结果取平均值等。在教学中就不应向学生介绍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误差的计算等知识。
2.勇于探索 改进教法
(1)突出学科特点 强化感性认识
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教学奠定基础。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设计组织一些既简便易行又能说明问题的小实验,增强感性体验。如,学习大气压强时,我们可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覆杯实验,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学习密度前,可让学生掂量两个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的重力,获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重力不同”的感性认识。
其次,要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增加直观感性认识。这里,一是要按课本要求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对现有实验作适当的改进,以增强教学效果。如,作电流的磁场演示实验时,可用投影仪将实验现象放大投影到屏幕上,使电流周围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能一目了然。又如,我们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改为以下几步:①用弹簧秤测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②用溢水杯测出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G排;③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样做,实验思路清晰,步骤简明,既减少了难度,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2)分散难点 减缓坡度
根据可接受性原则,教学中,我们可把难点过于集中的教材作适当调整,将难点相对分散以减小学习难度。“电流的强弱”一节容纳了电流强度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流表、电流的测量等知识,信息量较大,且集中了电流强度的概念、电流表的使用等难点。过去教学的经验表明,在45分钟内完成这节教学任务,势必造成教学节奏快、学生思维无回旋余地、教学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落实情况差等弊端。为此,我们把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电流强度的概念问题,第二课时主要解决电流强度的测量问题,使两个难点分散到两个课时中去完成。实践表明,分散难点后,教学问题集中,教学反馈及时,训练时间充裕,教学效果好。
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中,我们采用分步理解法,增设中间台阶以减缓坡度。如,学习热量概念可分为这样三步:首先,以烧水为例,分析得出冷水升温是因为吸热、热水降温是因为放热、水吸热或放热与温度的变化紧密相关等结论;然后,举例说明质量相同、温度变化不相同的水吸热或放热不相同,归纳出热量的概念;最后,启发学生列举冷物体升温则需吸热、热物体降温必放热、物体温度不变则不吸热也不放热的例子,以巩固热量概念。
(3)化抽象为具体 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中,我们设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把抽象的物理现象形象化,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以降低难度。
例如,学习密度时,先用实验得出“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的结论,再由学生计算“一块2×10-3m3的铝块,质量是54kg,1m3的铝块质量是多少?”的习题,得出2.7×103kg/m3的结果,教师指出这个结果就是铝的密度,继而引导学生归纳出密度的定义。教二力平衡时,先让学生观察天花板上悬挂的电灯,设想没有电灯吊线,电灯就会掉下来,电灯不掉下来的原因是吊线给电灯有向上的拉力作用,从而推导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我们还利用教学幻灯片、图片,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4)注重类比 区别异同
对于相似易混的物理概念、知识和规律,我们则采用抓住彼此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进行类比的方法实施教学,以理清学习思维,减少滑坡。
如:为了形象地表明电流的强弱、方向,说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我们用水流的大小、方向及产生水流的条件作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温度与热量,我们则从概念描述的对象、单位等方面着重比较其区别,然后建立起联系。
(5)强化训练 步步落实
对滑坡点的教学,及时强化训练,确保步步落实,能有效地防止滑坡。要注意的是,训练的层次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化;训练的深度、难度要依据标高,把握适度;训练的方式要体现多角度、多方位,如读书、问答、讨论、操作、设计、解题等。
3.研究学生 指导学法
造成滑坡的又一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良好方法。我们采用开设学法课、举行学法讲座、召开学法交流会、进行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广泛的指导。
一是进行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的指导,包括阅读、观察、审题、记笔记、记忆的方法,总结有《初中物理课本阅读十法》、《初中物理实验观察四注意五方法》、《歌诀记忆五十条》等。
二是进行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初中物理学习过程的环节包括课前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在指导中,我们着重让学生领会每一常规环节的具体内容。
三是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对每一个滑坡点都分知识特点、学法建议、技能技巧几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结有《适合学困生的十种训练方法》、《初中物理口头说理能力培养四法》。
学法指导,一是要结合具体学习活动进行,严防空对空;二是要坚持个性原则,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
四、几点体会
1.转变了教学思想
研究滑坡点教学的实践使广大物理教师认识到,突破滑坡点教学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中,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当好学生学习的向导和引路人。二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突破口来突破滑坡点的教学。三是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突破滑坡点教学要精心选择教法,精心组织训练,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积累了教学经验
研究滑坡点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是摸索出了一些突破滑坡点教学的有效方法,如降低起点、以退为进,分散难点、各个击破,歌诀记忆法,类比法等;二是总结出了突破滑坡点教学的系统经验,市内编辑了《初中物理滑坡点教学方案》,全市有6篇突破滑坡点教学的文章在省地刊物上发表。
3.增强了教师素质
研究滑坡点教学使广大参加实验的教师得到了锻炼,经受了考验,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近年来,松滋市有5名实验教师在全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优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26名实验教师成为地、市初中物理教学骨干。
4.提高了教学质量
研究滑坡点教学有效地防止了物理教学的滑坡,各实验点物理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样,一步一个台阶。仅以大岩咀中学近几年毕业会考物理成绩为例,2000年合格率为73.1%,均分52.3;2003年合格率为79.6%,均分58.5;2005年合格率为88.2%,均分66.8。成绩直线上升。其他各实验学校的物理教学质量也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