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止式电报机
嘀嘀、咯咯,嘀嘀、嗒嗒……
电报是现代电气通信的先驱,从莫尔斯电码问世到现在,电报已经不停地工作了150多年。它究竟为人类传输了多少信息,解决了多少问题,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以至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那都是无可估量的了。
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电报通信并没有寿终正寝,而是在继续发展:从国内电报发展到国际电报,从有线电报发展到无线电报,从印码电报发展到印字电报,从单路电报发展到多路电报……
电报通信技术上的发展和改进,无非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提高自动化程度,加快电报的传送速度;充分利用电路,提高多路复用的能力;防止或减少差错,力争报文准确无误。
我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如何加快电报的传送速度。
对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来说,为了拍发和接收一份电报,先要把数字、字母变成电码,再把电码变成电报信号通过电路传送到对方;对方则把接收到的电报信号变成电码,再把电码变成字母和数字。我国是个使用方块字——汉字的国家,拍发电报时必须先把汉字译成四码数字(如“中”字用“0022”代表),接收电报后又必须把数字译成汉字。这就是说,我国收发电报要比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麻烦,增加了汉字译成数字和数字译成汉字这一头一尾的工序。
人们最初使用的电报设备是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它用电键拍发莫尔斯电码,利用音响器或振荡器听声音抄收,或者用纸条记录器记录“点”“划”符号。
莫尔斯人工电报机设备简单,使用比较机动方便,所以至今还在一些不太繁忙的电路上使用。但是,用它拍发和接收电报的全部过程几乎都要靠手工来完成,收发报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为此,后来曾一度发展了一种莫尔斯电码自动电报机,或者简称为莫尔斯快机。
莫尔斯快机采用了一些机械设备,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它不是用电键直接拍发电报,而是用键盘凿孔机先凿出代表莫尔斯电码的凿孔纸带,然后送人自动发报机发报。在接收的一方,则是用波纹收报机自动收报,收到的是画在纸上的代表莫尔斯电码的波纹符号。这样,莫尔斯快机就把电码变成电报信号和把电报信号变成电码信号的过程自动化了,结果是适当减少了一些人工劳动,使收发报的速度提高了三四倍。
这还不满足。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报通信的自动化程度和速度,现在莫尔斯电报机已经大量地被起止式电报机即电传机所代替。电传机的外形很像外文打字机,所以又叫电传打字机。电传机可以用打字的方法直接拍发或收录电报,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速度快,差错少。
关键是电传机使用了一种新的电码。
莫尔斯电码由“点”和“划”组成,代表每一个符号(字母、数字、标点)的“点”“划”数不等,所以发送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这样的电码叫“不均匀电码”。在直接印字的电传机中,为了简化机械结构,需要采用“均匀电码”,即发送任何符号所需要的时间都相同。目前常用的“均匀电码”是“五单位均匀电码”,即每一个符号都由5个单位的信号组合来代表,而每个单位的信号只是“有”或“无”两种。比如,5个单位都没有信号代表“T”,头两个单位有信号,后3个单位没有信号代表“A”,这样就同“点”和“划”的不同组合一样,利用5个单位“有”“无”信号的不同排列组合,同样可以表示出32个不同的字母或符号。
用电传机发报时,按照电文揿下字键(如A),同这个“字”相应的电信号组合——电码就会发送到线路上去;收报部分收到电信号后,根据电码又会自动地选择相应的字键(即A),把发来的电文打印到纸上。这样,电传机就把收发电报的几个步骤合成一体,实现了自动化,既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报务员的劳动强度,报务员再也不用翻译电码和整天戴着耳机紧张地抄收电文了。
早期的电传机都是机械式的,由上千个机械零件组成,结构复杂,维修要求高,通报速率也受限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60年代以后出现了电子式电传机,用半导体集成电路来代替复杂的机械零件,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性能可靠,维修方便,适应性、灵活性好,通报速率也大大提高。
用电传机发报,每分钟可以发几百甚至上千个字母或符号,比用莫尔斯电报机发报快出许多倍。
如果给电子式电传机配上一个显示器,那么发报电文还可显示在屏幕上,以供随时进行修改或增删,必要时还可贮存起来备用。
电传机也能用来收发中文电报吗?确实,一般电传机并没有解决汉字译电的问题,这项工作仍然要靠人工来进行,既慢而且容易出差错。不过现在出现了一种中文电报译码机,它能自动接收电码信号并按电报格式译成汉字,用静电记录方式印在纸面上,译印速度达每分钟1500个汉字,比人工译电效率高75倍。
上面我们讲的发报和收报都是直达电报。但实际上直达电报只是电报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电报还需要转报——发报要到电报局去发,收报则由电报局送来,这太费时了。
现在转报已由人工转报发展到自动转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电传机和电路可以从电报局延伸到用户(机关、企业和个人用户)那里,用户和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电报局的接通直接进行通报联系。这叫做“用户电报”。有了用户电报,使用电报通信就更加方便了。
通常用户电传机上设有拨号盘,发报时,可以像打电话一样首先拨号,通过电报局里的用户电报交换机接通被叫用户,被叫用户电传机启动。双方就可以在电传机上直接通报,进行书面的询问和回答;当场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电报局只是把双方的电路接通,并没有转发电报的工作,所以通信迅速,使用方便,而且不容易发生差错。
新闻记者最乐于采用这种用户电报,因为这样可以把新闻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发到报社。
新闻单位之外,许多重要的国家机关和企业公司也都装上了用户电报。
电报通信没有消亡,在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数据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等新技术的培育和影响下,它将进一步向电子化、小型化、高速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