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里,怀尔斯正好是布朗森教授从前的弟子,也是塞尔登的亲密朋友。原来,怀尔斯本科就读于牛津,却在剑桥获得博士学位。当怀尔斯从大西洋彼岸的普林斯顿返回剑桥宣布他的工作时,牛津大学派出一辆校车把数学家们送往剑桥倾听。可就在怀尔斯的报告结束几个小时以后,牛津却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校车冲出护栏坠入桥下,唯一的幸存者司机也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去。小说的主人公适时破译出了第四张密码纸条上的数字,它代表着死亡的人数,可是,他却无法阻止车祸的发生……
刘易斯·卡洛尔[上] 《牛津迷案》图书封面 [下]
当然,这部广征博引的小说并不局限于数学和数学家的神奇故事,英国同胞里面,出现的人物就有诗人T.S.艾略特、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散文家德·昆西。让笔者不得不提到的还有19世纪的传奇人物刘易斯·卡洛尔,他是数学家、逻辑学家、摄影家和小说家(身份和本书的作者十分相似)。卡洛尔18岁进入牛津大学,因为数学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数学讲师,直到退休。虽然卡洛尔写了不少数学论著,但都不甚重要,只有《欧几里得和他的近代对手》一书还有一些历史价值。
在牛津任教期间,卡洛尔对院长的三个女孩非常钟爱,常给她们讲故事,后来他把这些故事写出来献给了院长的长女爱丽丝,被一位作家发现后得到了鼓励。于是,一部日后享誉世界的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问世了,它被批评家们认为是适合儿童纯真情趣的逻辑和数学心智的完美创造物。小说中的人物如蛋形人,术语如非生日礼物、非婚礼聚会等已成为英国社会和英语里的常用语,这些也出现在《牛津迷案》这部书里, 增加了本书的人情味,并为凶手的作案动机打下了埋伏。
“凡是我们不能言说的,对之必须保持缄默。”这是维特根斯坦最为人赏识的一句话,虽然这部小说中没有提到,但却为我们的主人公所身体力行地遵循。而对于这篇信笔写下的导言来说,也该是结束的时候了。借此机会,祝愿各位读者能与这部小说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笔者以为悬疑小说适合夜晚,尤其是冬日夜晚阅读),并顺手牵羊,对当代数学和逻辑学的最新进展和人类抽象思维的探究者有所了解。
2007年10月25日,杭州彩云居
1 本文系笔者应邀为《牛津迷案》中文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撰写的序言和导读。2011年3月,该书原作者、阿根廷作家马丁内斯携带着电影《牛津迷案》来华,笔者应塞万提斯学院邀请,曾赴上海西班牙文化中心与之对话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