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一金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与配离子的生成或解离有关时,配合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会相互影响。例如,通常情况下,氧气难于氧化金:E■(O2/H2O)=1.229V,E■(Au+/Au)=1.692V,E■(Au3+/Au)=1.498V。但在KCN存在下,下列反应较容易进行:
4Au+8CN—+O2+2H2O■■■4[Au(CN)2]—+4OH—这一反应被广泛用于从金矿砂中提取金。用金属锌又可从[Au(CN)2]—中置换出金:
2[Au(CN)2]—+Zn■■■2Au+[Zn(CN)4]2—
有关的电极电势为:E■(O2/OH—)=0.401V,E■{[Au(CN)2]—/Au}=—0.572V,E■{[Zn(CN)4]2—/Zn}=—1.26V。上面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
都非常大,反应能进行得很完全。又如,Fe3+离子能氧化I—离子:2Fe3++2I—■■■2Fe2++I2,但当Fe3+生成[FeF6]3—配离子后就不能将I—氧化;Cu+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而不能稳定存在,但Cu+生成[Cu(CN)4]3—配离子后在水溶液中很稳定。可见,生成配离子会引起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能力或电极电势的改变,从而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根据配合平衡关系和能斯特方程,可由金属(水合)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求出金属配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下面讨论两种情况:
E■{[MLa]n—a/M}与E■(Mn+/M)的关系:对于金属M及其(水合)离子Mn+组成的电对Mn+/M,相应的电极反应为:
Mn++ne—■■■M根据能斯特方程(298.15K时):
如果加入配体L—,使Mn+形成配离子:Mn++aL—■■■[MLa]n—a,则
代入上式,可得
上式是根据金属(水合)离子与金属配离子的浓度关系,间接计算配离子中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的电极电势E{[MLa]n—a/M},即上式的E(Mn+/M)=E{[MLa]n—a/M}。然而,当形成配离子时,一般以金属离子的主要存在形式,即金属配离子[MLa]n—a来表示金属离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关系。对于电对[MLa]n—a/M,相应的电极反应为:
[MLa]n—a+ne—■■■M+aL—根据能斯特方程:
即由能斯特方程直接求出金属配离子的电极电势E{[MLa]n—a/M}。两种计算E{[MLa]n—a/M}的方法结果是相同的。比较上面两种计算式,可得
由上式可知,金属配离子[MLa]n—a的K■稳越大,标准电极电势E■{[MLa]n—a/M}值越小(配体是分子或其他电荷的离子时情况类似)。
【例9-4】已知Hg2++2e—■■■Hg的E■=0.851V,lgK■稳[Hg(CN)24—]=41.4,求[Hg(CN)4]2—+2e—■■■Hg+4CN—的E■。(T=298.15K)
解:电对[Hg(CN)4]2—/Hg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E■{[MLa]n+/[MLa]m+}与E■(Mn+/Mm+)的关系:当同一金属的不同电荷的离子都能与相同配体L形成配离子时,也会对金属的电极电势产生影响。如
Co3++e—■■■Co2+E■=1.92V
[Co(NH3)6]3++e—■■■[Co(NH3)6]2+E■=0.108V
Fe3++e—■■■Fe2+E■=0.771V
[Fe(CN)6]3—+e—■■■[Fe(CN)6]4—E■=0.36V
参照前述方法(配体是分子或离子时的讨论方法相同),先直接由能斯特方程计算电对[MLa]n—a/M的电极电势。与电对[MLa]n—a/M相应的电极反应为:
[MLa]n++(n—m)e—■■■[MLa]m+(n>m)根据能斯特方程:
再根据金属(水合)离子与金属配离子的浓度关系,间接计算电对[MLa]n—a/M的电极电势。对于电极反应
Mn++(n—m)e—■■■Mm+ (n>m)根据能斯特方程:
比较上面两种计算式,可得
由上式可知,较高氧化值的金属配离子的K■稳越大,E■{[MLa]n+/[MLa]m+}值越小;而较低氧化值的金属配离子的K■稳越大,E■{[MLa]n+/[MLa]m+}值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