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 离子键的特点
1.离子键无方向性 由于离子键靠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而静电力场分布是球形对称的,因此,只要条件许可,它可在空间任何方向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也就是说,离子键没有方向性。
2.离子键无饱和性 由于离子可在空间任何方向吸引异号离子,因此只要空间许可,每种离子都尽可能多地吸引周围的异号离子,使体系处于尽量低的能量状态,即正、负离子之间的引力无饱和性。但一个离子周围所结合的异号离子数目不是任意的,而是以一定的比例结合。如在NaCl晶体中,Na+和Cl-是以1:1的比例交错结合成一个巨大的离子晶体,在晶体中无法分辨出一个个独立的分子,整个晶体视为一个以1:1比例写成的NaCl最简化学式。
3.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电负性差有关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的静电引力作用而形成的,但并不等于是纯粹的静电吸引,在正、负离子之间仍然存在有一定程度的原子轨道的重叠,也就是说仍有部分的共价性。一般来讲,元素的电负性差越大,它们之间键的离子性也就越大。在周期表中,碱金属的电负性较小,卤素的电负性较大,它们之间相化合时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但是近代实验表明,即使电负性最小的铯与电负性最大的氟形成的最典型的离子型化合物氟化铯中,键的离子性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而只有92%的离子性,仍有8%的共价性。通常可以用离子性百分数来表示键的离子性和共价性的相对大小。对于AB型化合物,单键的离子性百分数和两原子电负性差值有关。
当两个原子电负性差值为1.7时,单键约具有50%的离子性,这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若两个原子电负性差值大于1.7,可判断它们之间形成离子键,该物质是离子型化合物;如果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则可判断它们之间主要形成共价键,该物质为共价化合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