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及与消化有关的涎腺等。
(一)消化道
消化道(alimentary canal)是一条不对称的管道,从口至肛门,纵贯于体腔中央,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后肠实际是外胚层的内翻,中肠来自于内胚层,大部分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在中肠内进行。消化道的长短变化很大,一般来说,取食汁液的昆虫,消化道常有较多的回旋,长度超过其身体长度,而取食固体食物的昆虫其消化道一般较短,大致与体长相等(图1-23)。
图1-23 昆虫消化道图解
注:A.侧面观;B.横切(仿Gordon等,1962)
1.前肠(fore-gut) 前肠自口开始,一般分为咽(pharynx)、食管(oesophagus)、嗉囊(crop)和前胃(proventriculus),以伸入中肠前端的贲门瓣与中肠分界。咽位于前肠的最前端,食管是前肠前端的管状部分。嗉囊是连接于食管后方的一个膨大的囊状物,各种昆虫的嗉囊形状不同,其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前胃形状变化很大,在咀嚼固体食物的昆虫中特别发达,如蜚蠊的前胃外壁包围有肌肉层,内壁有6个由内膜特化形成的齿状或板状突起,突起的下方还有前胃垫。前胃的作用除磨碎食物或兼有过滤作用外,还是食物从前肠进入中肠的活瓣。前肠与中肠以贲门瓣为界,其作用是阻止中肠中的食物倒流入前肠,并调节进入中肠的食物量。在横断面上由内向外前肠分为6个层次,即内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纵肌、环肌和围膜。
2.中肠(mid-gut) 中肠又称胃,一般是一条前后相似的管道。但有些昆虫(如半翅目、鞘翅目)的中肠又常分为3~4个分段。前端与食管或前胃相连,很多昆虫的中肠前端肠壁向外突出,形成2~6个囊状的胃盲囊,但亦有着生在中肠后端的分段上。胃盲囊的功能是增加中肠的分泌和吸收面积,而半翅目昆虫的胃盲囊可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吸收式口器昆虫的中肠一般细而长,某些种类昆虫(如同翅目)的中肠弯曲地盘在体腔内,其前后两端和后肠的前端部分紧密地束缚在一起,包裹一层结缔组织围鞘而形成滤室。滤室的作用是能将食物中不需要的或过多的游离氨基酸、糖分和水分等直接经后肠排出体外。
中肠是食物进行消化作用和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在组织学上自内向外分为6个层次,围食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环肌、纵肌及围膜。
3.后肠(hind-gut) 后肠是消化道的最后段,前端以着生马氏管处与中肠分界,后端开口于肛门。后肠是由外胚层演化而来,其组织结构基本与前肠相似,但肌肉层的排列不规则。后肠前端,即马氏管(malpighian tube)开口之处有幽门瓣,以控制未被消化的食物排入后肠。后肠可以分为3部分:回肠(ileum)、结肠(colon)及直肠(rectum)。大多数昆虫的后肠只具回肠和直肠两部分。回肠和结肠常为一段未特化的简单管道,也称前后肠或小肠。后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变为干的粪粒,自肛门排除。
(二)涎腺
涎腺(salivary gland)是位于中肠两侧的1对腺体,涎腺管向前延伸,在头部内汇合成1个总管,开口于舌的后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