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米歇耳和拉普拉斯用牛顿力学理论推导出了黑洞

米歇耳和拉普拉斯用牛顿力学理论推导出了黑洞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世纪末,英国一位物理学家约翰·米歇耳,把牛顿光粒子理论和星球的逃逸速度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具有魅力的结果——暗星,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黑洞,米歇耳由此开创了黑洞研究的先河[49]。米歇耳论文发表不久,法国著名科学家拉普拉斯也独立地推导出与米歇耳相似的结果。拉普拉斯的《宇宙体系论》一书中没有数学公式,也没有给出上述预言的数学推导。

牛顿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史上一个最辉煌的成就,这个理论对当时和后世人们的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牛顿理论令人瞩目的应用是在天体领域。

18世纪末,英国一位物理学家约翰·米歇耳(John Michell),把牛顿光粒子理论和星球的逃逸速度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具有魅力的结果——暗星,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黑洞,米歇耳由此开创了黑洞研究的先河[49]

逃逸速度这个概念人们都很熟悉。在地球表面向空中扔一个石头,如果石头的初始速度小于某个临界值时,石头就会重新落到地面;只有当初始速度大于这个临界值时,石头才能摆脱地球的引力场逃逸初期,这个临界值就是地球的逃逸速度。利用牛顿引力理论,我们可以计算出地球的逃逸速度为11.2km/s。

每个星球都有一个逃逸速度,所谓逃逸速度就是物体摆脱星球引力场所需要的最小速度。一个星球的引力场越强,其逃逸速度就越大,表10-1给出了几个天体的逃逸速度ue

表10-1 几个常见天体的逃逸速度

所谓黑洞实际上就是把逃逸速度的概念推广到大于光速的情况。早在1687年,奥·雷默(O.Roemer)通过对木星卫星的观测,已知光的速度大约是300 000km/s。于是米歇耳猜测存在这样一种星球,物体要想从这个星球的表面逃逸出去,其逃逸速度要大于光速。

1783年,米歇耳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会议上宣读了他的一篇论文,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哲学学报》上,文中米歇耳写道:“如果一个星球的密度与太阳相同,而半径为太阳的500倍,那么一个从很高处朝星球下落的物体,到达星球表面时的速度将超过光速。所以,假定光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被与惯性力成正比的力所吸引,所有从这个星球发射的光将被星球自身的引力拉回来。”

当时牛顿的光粒子理论还占据统治地位,根据光粒子理论,这种星球如果存在,那么光粒子也不能从这种星球中逃逸出去,换句话说,外面的人根本看不见这种星球。这就是黑洞概念的起源。米歇耳的论文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快便被人们遗忘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米歇耳论文发表不久,法国著名科学家拉普拉斯也独立地推导出与米歇耳相似的结果。

拉普拉斯预言宇宙中存在看不见的天体,这个预言是他于1795年出版的专著《宇宙体系论》中提出的,拉普拉斯认为,引力对光的影响与作用于其他物体的方式相同,由此他得出以下结论:“一个与地球有同样密度的发光星体,直径比太阳大250倍,由于它的吸引,它所发出的任何光线都不可能到达我们这里。由于这一原因,宇宙中最大的发光体可能是看不见的。”

拉普拉斯的《宇宙体系论》一书中没有数学公式,也没有给出上述预言的数学推导。后来,即1798年拉普拉斯给出了推导,在霍金的《时空的大尺度结构》一书的附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拉普拉斯当年的推导[46]

不过拉普拉斯所用的数学公式和符号,今天的人们已经不习惯了,下面我们用大家熟悉的公式,简要介绍一下拉普拉斯黑洞的推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