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施瓦西解可以得出黑洞很多奇妙的性质和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下面我们介绍其中的几个。
1)奇点困惑
广义相对论的奇点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按照施瓦西解,在临界半径rS=处的奇点困惑,在20世纪50年代,戴维·芬克斯坦(David Finkelstein)提出,这是由于坐标选择不当造成的。后来,一些人提出了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来处理施瓦西奇点,例如,克鲁斯卡(Kruskal)变换。在《黑洞探疑》一书中作者指出:虽然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处理施瓦西奇点,可以消除在以内,空间和时间都丧失了自己的特征,在这个半径附近,用以测量距离和时间的规则都失效了,时间趋于无限,而距离变成零。爱丁顿曾把时空几何的这种奇异性质描述为“我们无法在其中进行任何测量的魔圈”。对于魔圈问题,即施瓦西解在临界半径处的奇点,但这种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虽然克鲁斯卡坐标中的度规张量在视界面上没有奇异性,即无穷大不再出现了,但时空却被分成两部分,在克鲁斯卡时空中存在两个互不联通的宇宙。这表明坐标变换实际上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是把困难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即从原来的时空中出现无穷大,转化成时空被视界分成两部分。
总之,坐标变换的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施瓦西奇点问题,只是把问题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解决奇点问题的正确方法应该是首先找出奇点产生的原因,然后设法消除奇点。
2)视界附近的矛盾现象
黑洞有一个闭合的视界,即黑洞的外边界。对于施瓦西黑洞来说,球面r=rS就是施瓦西黑洞的视界,其中rS为施瓦西半径。视界的意思是可见区域的边界,也就是说,在视界内的任何物质包括光,都不能跑到视界外面去。而视界外面的物质可以穿过视界,进到黑洞里面来。
广义相对论认为,掉进黑洞视界内的物质都将落入奇点r=0处,以后落入黑洞的物质也都毫无例外地到达奇点。任何物质一旦进入视界,就再也出不去了,而且,最终都将进入奇点。对于物理学家来说,奇点的出现意味着物理理论遇到了麻烦:黑洞内的所有物质都被压缩到r=0处的一个奇点,在奇点处,物质密度无限大,压强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大。而且,在奇点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没有了,什么“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一切因果关系都失去了意义,这是物理学家无法接受的。
黑洞的另一性质是存在一个无限红移面,对于施瓦西黑洞,视界同时还是无限红移面。
根据广义相对论,时空弯曲的地方,钟走得慢,弯曲越厉害,钟走得越慢。黑洞表面处的时空,弯曲得非常厉害,致使那里的钟变得无限慢,从地球上看,黑洞表面的钟停止不动了。如果在黑洞的视界处放一个光源,此光源发出的光传到地球表面时,会出现无穷大的红移,频率会减小到零,波长变成无穷大,因此,在地球表面根本看不到这束光。如果一艘宇宙飞船靠近黑洞,静止于无穷远处的观测者,例如地球上的一个观测者,将看到:飞船越接近黑洞走得越慢,那里的时间好像凝固了。另一方面,由飞船发出的光线的红移越来越大,飞船变得越来越红,越来越暗,逐渐冻结在黑洞的表面上。但是,广义相对论得出,对于飞船上的人来说,情况并不是这样。他除了感受到潮汐力越来越大之外,感觉不到任何异常,他将在有限的时间内穿过视界,进入黑洞。
换句话说,对于飞船能否穿过视界,进入黑洞这个问题,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的是飞船永远也不能穿过视界。而在飞船上的观测者看到的却是飞船很快就穿过了视界,进入到黑洞内部。对于同一个物理现象,两个不同的观测者,给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是黑洞理论得出的又一个奇怪的结果。
3)让人困惑的“时空坐标互换”
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表明,黑洞内部有一个特点,就是“时空坐标互换”。在施瓦西黑洞外部,r是空间坐标,t是时间坐标。但在黑洞内部,t变成了空间坐标,r成了时间坐标。从外部看,黑洞是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但在黑洞内部,r不再是空间坐标,等r面不再是球面,而成了等时面。这就是黑洞内部的“时空坐标互换”。这些年来,笔者之所以怀疑黑洞理论,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实在无法理解“时空坐标变换”这个“高深的理论”。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块砖头,它的长、宽、高三个方向分别是x、y、z,现在让这块砖头掉入黑洞,假设砖头下落时其x方向始终保持与r方向重合,当砖头进入黑洞后,时空坐标发生互换,x坐标将变成时间t。让人想不明白的是,如果一块砖头的长度方向变成了时间t,这块砖头会变成什么呢?
总之,由于黑洞具有许多奇怪的性质,而且由黑洞还可以导出令人困惑的问题,因此,施瓦西解一出现,围绕着“施瓦西黑洞(奇点)在真实的物理时空中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物理学家出现了分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