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源设备的容量用视在功率S=UI表示。在计算交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时,还需考虑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差。同样,负载的有功功率P和电压U一定时,功率因数cosφ越高,从电源到负载之间的输电线路中的电流I就越小,在输电线路上的损耗也就越低。在有功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路的总电流I变小了。可见,要提高供电电路的功率因数,可以在电感负载两端并联一个电容进行补偿,但补偿电容必须合理选择。

(1)进一步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中各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

(2)学习功率表和功率因数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交流电路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

1.电路的功率因数

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源设备的容量用视在功率SUI表示。在计算交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时,还需考虑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差。用电设备(即负载)吸收的有功功率P并不等于UI,而是PUIcosφ,其中φ是负载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称为功率因数角,cosφ称为电路的功率因数。当电源设备的视在功率S一定时,功率因数cosφ越小,则输出的有功功率就越小,电源设备的容量就不能充分利用。同样,负载的有功功率P和电压U一定时,功率因数cosφ越高,从电源到负载之间的输电线路中的电流I就越小,在输电线路上的损耗也就越低。所以,提高功率因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十分重要,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在用电设备中,只有在电阻负载情况下,电压与电流同相,功率因数cosφ=1;而实际用电设备中电感性负载(电阻负载与纯电感负载串联)居多。图1-6-1所示为RL串联电路,图1-6-2所示为RL串联电路相量,图中电压与电流的夹角φ就是功率因数角。从相量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当电压U值的大小不变时,功率因数角φ越大,则电路的有功功率URI就越小。

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如果在RL串联(感性负载)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个电容,就得到如图1-6-3所示的RLC串并联电路,图1-6-4所示为RLC串联电路相量,表示电路中各个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电路的总电流I与电压U之间的相位角φ(功率因数角)变小了,即功率因数提高了。在有功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路的总电流I变小了。

图1-6-3 RLC串并联电路

可见,要提高供电电路的功率因数,可以在电感负载两端并联一个电容进行补偿,但补偿电容必须合理选择。一方面,从经济角度来看,大电容的价格较高;另一方面,从图1-6-4所示的相量图中可以看出,电容太大,电路性质可能会呈现容性,反而使功率因数降低。

图1-6-4 RLC串并联电路相量

(1)图1-6-5所示为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参考电路,按图接线。

图1-6-5 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参考电路

测量不并联电容时的电源电压U、电感两端电压UL、电阻两端电压UR、电路电流I、电路的有功功率P,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1-6-1中,并计算电路的功率因数。

表1-6-1 不并联电容时电路的功率因数

(2)图1-6-6所示为电路功率因数可调的参考电路,按图接线。

图1-6-6 电路功率因数可调的参考电路

当改变并联电容的大小时,重新测量电源电压U、电路的总电流I、各支路的电流ICIRL、电路的有功功率P,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1-6-2中,并计算相应的功率因数。

表1-6-2 并联电容后电路的功率因数

(1)阅读有关功率测量的内容,了解功率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简述电感性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解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3)在感性电路中,为什么常用并联电容的方法来提高功率因数,而不用电感与电容串联的方法?电路的最佳补偿电容值为多少?为什么必须使用400V以上耐压的电容器?

(4)当改变并联电容的大小时,电路的功率因数如何改变?

(5)记录所测得的实验数据,按比例画出电源电压、电感支路电流、电容支路电流和总电流之间的相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