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膜翅目()

膜翅目()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膜翅目是昆虫纲的第三大目。已知种类达14万种,但与医学有关的膜翅目昆虫主要有:胡蜂科、蜜蜂科和蚁科。图3-202 膜翅目躯体图(仿周尧)(一)胡蜂科胡蜂科昆虫为大型昆虫,长9~40mm,体细,黄色,棕褐色有黑色斑点或条带,或黑色有褐色斑点或条带。触角膝状,前胸的背板伸达翅基片,翅狭长,静止时纵折,前翅亚中室比第一中盘室短。胡蜂以螯刺排出的毒液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有全身症状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膜翅目()_医学昆虫学

膜翅目是昆虫纲的第三大目。成虫体躯微小至中等大,体色一般深暗,但也有体色鲜艳的。体表光滑,具细纹或皱纹或多毛。头大(图3-200),复眼发达。触角多变(图3-201),雄蜂触角较长,通常13节;雌蜂触角较短,多为12节。具变形的咀嚼式口器。中胸发达,前胸退化,腹部第一节多向前并入,胸部常与第二节间形成细腰。翅两对(图3-202,图3-203),膜质,有些类群的翅脉显著退化;后翅小于前翅,以细沟与前翅后缘相连。雌虫有发达的锯齿状或针状的产卵器,并在雌虫腹部末端通常有一螯刺。雄形生殖器多在体内,主要包括生殖突基节和阳茎等(图3-204)。幼虫有头或无头,通常为多足型或无足型。蛹通常居于以丝或牛皮纸状物质织成的茧中,全变态。

图3-200 姬蜂和小蜂头部(仿祝汝佐)

注:A.姬蜂头部前面观;B.姬蜂头部后面观(下唇及下颚除去);C.小蜂(广大腿小蜂)头部前面观;D.小蜂(广大腿小蜂)头部后面观
(1.头顶;2.额;3.颜面;4.唇基;5.唇;6.上颚;7.颊;8.颜唇基沟;9.唇基窝;10.复眼;11.单眼;12.触角着生处;13.顶眶;14.额眶;15.颜眶;16.上颊眶;17.触角窝;18.后头脊;19.颊脊;20.后头;21.后颊;22.口脊;23.后头孔;24.颏;25.唇舌;26.下唇须;27.下颚须)

图3-201 触角(仿Borror)

膜翅目昆虫食性复杂,有植食性、寄生性或捕食性等。幼虫常营寄生生活;成虫营自由生活。单性生殖(孤雌生殖)和多胚生殖是其常见的生殖方式,但也有部分类群为两性生殖。已知种类达14万种,但与医学有关的膜翅目昆虫主要有:胡蜂科、蜜蜂科和蚁科。

图3-202 膜翅目躯体图(仿周尧)

(一)胡蜂科(Vespidae)

胡蜂科昆虫为大型昆虫,长9~40mm,体细,黄色,棕褐色有黑色斑点或条带,或黑色有褐色斑点或条带。触角膝状,前胸的背板伸达翅基片,翅狭长,静止时纵折,前翅亚中室比第一中盘室短(图3-205)。腹柄无结节或鳞片状突起。腹部和胸部宽相等。足转节1节,中胫节2距。

胡蜂属于胡蜂科(Vespidae)胡蜂属(Vespa Linnaeus),种类繁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黑盾胡蜂(Vespa bicolor Fabricius)、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黑胸胡蜂(Vespa nigrithorax Buysson)等,俗称分别为黄蜂、土地蜂和油箩蜂。

胡蜂以螯刺排出的毒液对人体造成伤害。少量的毒液只引起局部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伴有水疱,刺痛,瘙痒感,发热等症状。一次性刺入大量毒液可产生荨麻疹,嘴唇、眼睑、咽喉水肿,吞咽困难,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发现胡蜂危害时,建议使用以下几种措施。①加强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儿童不要靠近或攻击蜂巢,遇到胡蜂攻击时,用衣服盖住头部后蹲下,特殊职业人群如消防人员在穿上防护服后上树,对蜂巢喷洒杀蜂剂等。②人工灭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苍蝇拍或木板条进行人工扑杀,或者利用胡蜂咬食同类尸体的习性,用死亡胡蜂尸体做诱饵,当其它胡蜂扑食尸体时,对其进行扑杀,但人工灭蜂方法危险性比较大,一旦拍打没有对准,很可能被胡蜂反冲蛰人,所以不是专业人员,最好不要用此法。③化学灭蜂:将毒性较强的农业糖液涂抹在胡蜂胸腹部,当这些胡蜂被放回巢穴后,其他胡蜂会舔食其体上的糖液,致使全巢胡蜂死亡;把猪肉、羊肉等切碎后加入呋喃妥因,将这些有毒食物放在胡蜂捕食地区,胡蜂会把这些有毒食物带回蜂巢内喂给自己的幼虫,造成大量胡蜂死亡。④熏杀蜂巢:找到蜂巢后用汽油焚烧蜂巢,或烟火熏杀蜂巢,或把吸入敌敌畏的小棉球用竹竿导入蜂巢内,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图3-203 姬蜂和茧蜂前后翅(仿祝汝佐)

注:A.姬蜂前翅翅室;B.茧蜂后翅翅室
(1.径室;2.中室;3.中盘室;4.小翅室活第二室;5.第三室;6.第二盘室;7.第三盘室;8.亚中室;9.第一臀室;10.第二臀室;11.臀室;B.E.H.翅痣;12.后缘室;13.后径室;14.后中室;15.后肘室;16.后盘室;17.后亚中室;18.后臀室;19.后臀室;20.腋室)

图3-204 赤眼蜂雄性外生殖器结构(仿庞雄飞)

注:A.阳基;(1.阳基侧瓣;2.腹中突;3.中脊;4.钩爪;5.阳基背突;6.阳基背突侧叶;D腹中突基部至阳基侧瓣末端的距离);B.阳茎:(ae.阳茎;ap.阳茎内突)

图3-205 胡蜂

注:A.前翅纵褶;B.前翅展开

胡蜂蜇人后,一般不留有尾刺,先用食醋纱条敷贴,再用3%依米丁1ml溶于注射用水5ml注射伤处;或用南通蛇药的糊剂敷贴等。如有全身症状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二)蜜蜂科(Apidae)

蜜蜂体长8~20mm,黄褐色或黑褐色。头和胸部等宽;触角雄蜂13节,雌蜂12节。复眼呈椭圆形,上着生有小毛;下颚须1节,下唇须4节,下唇舌很长(图3-206)。前胸背板不伸达翅基片,后足胫节扁平,其上有长毛,末端和毛形成花粉蓝,跗节第一节扁而阔,内侧有短刚毛几列,形成花粉刷。前翅有三个肘室、径室极长。

图3-206 膜翅目口器(仿O.W.理查兹)

注:A.蜜蜂的下唇和下颚;B.同上,在取食状态的横切面;C.一种短舌蜂Sphecodes的下唇;D.蜜蜂右上颚;f.舌瓣;g.外颚叶;gl.中唇舌;l.亚颏;lp.下唇须;m.颏;mp.下颚须;pg.侧唇舌;pm.前颏;ptg.后颊

已查明蜜蜂属中有9种蜜蜂,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1793)、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1787)、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1871)、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1858)、沙巴蜜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 Reepen,1906)、印度尼西亚蜜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1861)、绿努蜜蜂(Apis nuluensis Tingek,koeniger and koeniger,1996)、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1793)、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1758),我国有其中的6种,即大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黑小蜜蜂、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

蜜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咬伤和蜇伤:一般情况下,蜜蜂蜇刺人体后,只表现轻微的局部症状,表现为红肿、疼痛和瘙痒,少数可出现水疱或组织坏死,通常在几个小时内自愈。但如果蜇刺到特殊部位,则可引起严重的病变。如眼部,可导致眼部积脓,甚至失明。②过敏症状:长期食用蜜蜂幼虫可致过敏反应,甚至休克。

蜜蜂蜇人后,尾刺留在人体内,先用镊子将尾刺取出,再用5%碳酸氢钠液洗敷局部,可以很快治愈。严重全身症状者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三)蚁科(Formicidae)

成虫体小,多呈红褐或黑色,一般雌雄生殖蚁有翅,工蚁与兵蚁无翅。触角膝状,弯曲,腹部与胸部相接处有1~2节呈结节状(图3-207)。大多数种类挖土筑巢,亦栖息树枝等孔穴,为筑巢群居的多型性昆虫。食性复杂,为肉食性、多食性或植食性。有些种类能以贮藏种子、培养真菌或收集蚜虫及介壳虫体上的蜜露作为食料;在室内家蚁常取食人类的食物。以小黄家蚁为例,具体介绍家蚁与人类的关系。

1.形态特征

(1)雌蚁:体长3~4mm,头、胸和腹柄呈淡黄色或橙黄色,腹部黑色,较膨大。头部正面观呈方形,头后无凹缘。中胸背板长且稍凸,后胸背板具沟,横凹。无翅。腹柄较长,第1腹柄节呈楔形,稍宽;第2腹柄节呈凸圆形,其宽度稍大于长度。第1腹柄节比第2腹柄节窄。

(2)雄蚁:体长2.5~3.5mm,比雌蚁略短,但形态与雌蚁相似,营巢后翅即脱落,近留有翅痕。

(3)工蚁:体长1.5~2mm,橙黄色,腹部末端2~3节的背面呈黑色。头、胸和腹柄节着生有微细皱纹和小颗粒。触角较长,12节,柄节长度超过头部的后缘,并且柄节前端的3节长而大,呈圆棒状。前胸、中胸背板呈圆弧状,中至后胸背板缝明显;第一柄节呈楔形,顶端略圆,前端突出部分稍长;第2腹柄节呈球形,腹部为长椭圆形。腹部光滑,且有光泽,生有稀疏的体毛。

图3-207 蚁科两种

2.生活史 小黄家蚁的生活史经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Peacock等将幼虫又分4个阶段,即新幼虫、小幼虫、中等幼虫和大幼虫;蛹分为前蛹(白色期)和蛹期(棕色)两个阶段;成虫分为前成虫期和后成虫期。对能发育成雌蚁和雄蚁的幼虫称为有性幼虫(sexuallarvae);有性幼虫发育到中等幼虫时,体形比较粗壮,圆钝,头部方形略带圆锥形。在室温25~27℃条件下,雌蚁和雄蚁从卵发育到成虫需要40d左右,而工蚁只需要37d就可以的完成整个生活史。成虫的寿命一般情况下:雌蚁8~39周;工蚁9~10周;雄蚁的寿命与生殖行为有关,羽化后的交配次数和频率越高,死亡越早,一般不超过3周。

3.生态

(1)分布:小黄家蚁是热带蚁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但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此种,主要分布在北京、吉林、武汉、广东和广西等地。

(2)栖息:小黄家蚁大多栖息在凹陷处,如墙壁缝隙、地板和地毯下的缝隙、水池旁缝隙及电线和墙角的接触处等。特别指出的是小黄家蚁的栖息场所与其活动场所有所不同。

(3)食性:杂食性,人吃的东西蚂蚁几乎都可取食,但喜好香甜食品,如糖、蜂蜜、乳制品、糕点、蔬菜、排骨等,另外人体的分泌物如痰液,脓血和小昆虫的尸体也在其取食范围之内。

(4)活动:小黄家蚁的活动受环境因素、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如夜间活动频繁,集中在午夜12∶00时至凌晨4∶00时;气候闷热和气压较低的天气,家蚁易外出活动;房舍内有香甜食品时,家蚁白天外出活动也会增加。

(5)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两种方式。主动扩散:通过爬行从室内的一处扩散到另一处;通过墙角缝隙或通风管道从甲户扩散到乙户。扩散的原因可能是小黄家蚁数量增多导致食物短缺或外界环境不适合家蚁的生存等。此种扩散方式的小黄家蚁扩散的距离较短且速度慢。被动扩散:人为地将被污染的食品或物品从甲地带到乙地。此种扩散方式的小黄家蚁扩散的距离较长且速度快。

(6)季节消长:栖息在房舍内的小黄家蚁,一年四季均可活动。

4.危害

(1)叮咬和过敏反应:小黄家蚁叮咬人体后,可出现红斑、瘙痒和丘疹等症状,抓破后常出现溃疡、化脓等严重损伤。对一些特殊人群可造成严重的影响,如重患者,可扰乱其休息,影响情绪和治疗;婴儿身体上的分泌物对小黄家蚁有引诱作用,易受叮咬;对新生儿可造成脐带感染和败血症等。

(2)传播疾病:小黄家蚁在觅食过程中四处爬行,污染食品、餐具、衣物等,尤其是在医院活动的小黄家蚁,常吸取患者的脓液、痰液、血迹等,或在具有传染性的废弃敷料、厕所等处爬行,把大量的病原体带到已消毒的手术包、敷料包和医疗器械等处,导致院内感染。通过小黄家蚁传播的细菌有腊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溶组织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奈瑟菌属、黄杆菌属、粘质沙富菌、阴沟肠杆菌、果胶杆菌属、豚鼠气单胞菌和类白喉杆菌等20多种病原细菌。

(3)污染环境:小黄家蚁在房舍的起居和繁殖,以及在餐厅、澡堂和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出入,影响的人们的健康生活。同时蚂蚁的筑巢,可破坏的房屋和重大建设设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5.防制 小黄家蚁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活动频繁,蚁后深居不出等特点,对其防制十分困难。只有采以综合防制措施,方可取得相应效果。现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以环境卫生预防为基础,物理控制为首要,化学防制为重点,辅以其他各种措施。

(1)环境防制:清洁房舍卫生,断绝蚁粮;堵塞居室漏洞缝隙,减少蚂蚁起居场所;定期检查地毯、衣物和食品是否被蚁污染,并对已污染的物品进行清洗或销毁。

(2)物理防制:家居灭蚁常采用手工捕打、开水烫杀、葱姜蒜驱除和添堵巢穴等方法。也可用电磁、电波、激光等物理措施对家蚁进行控制。

(3)化学防制:将0.5%的敌敌畏药液灌入蚁穴或用0.25%的敌敌畏稀释液对场所进行喷洒都可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药饵诱杀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杀蚁方法,常用的杀虫剂有效成分主要是以下三种:持久性杀虫剂——硼酸、灭蚁灵、氯丹等;保幼激素类似物——甲氧保幼素、灭幼保等;生物毒素——阿麦丁和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