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据“拼图”的实战意义

数据“拼图”的实战意义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升机编队组成“70”字样通过天安门,新型战车、战机首次按作战体系进行模块化编组,全程秒米不差,这些高要求的阅兵训练都来自数据链的作用。另外,“9·3”阅兵中战机组字、拼图、拉烟等展示看起来是纯表演的方式,一旦转化为在战争环境是具有实战价值的。而这种战斗机拼图就是依靠精准的数据链来完成的。整个袭击历时仅两分钟。

“9·3”大阅兵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预警机和警戒机、巡逻机的组合构成了绵密的空中指管和监视网。

阅兵过程中,空警-2000不仅受阅,还同时监控整个空中梯队的飞行情况,提供飞行情报和数据,协助地面指挥部来调整飞机之间的距离。这需要强大的航天测控能力在背后的支持,特别是全球数据中继卫星的支持。迄今为止,外太空14颗在轨的中继卫星美国有6颗、俄罗斯2颗、欧盟2颗、日本1颗、中国3颗。至少需要3颗中继卫星才能实现全球组网,所以能够组网的只有中国和美国,这也为我国武器装备整体信息化、数据化创造了条件。

1999年国庆阅兵当时采用的是秒表计时,分列式行进的100米距离中测量两次车辆行驶的速度,以检验车辆是否保持匀速行驶。2009年的阅兵采用的是红外测量,100米距离测量四次。而“9·3”阅兵首次采用北斗考核系统,100米距离要测量90次,相当于每1.1米就要检查一次车辆,是否保持匀速行驶。直升机编队组成“70”字样通过天安门,新型战车、战机首次按作战体系进行模块化编组,全程秒米不差,这些高要求的阅兵训练都来自数据链的作用。

20架直升机在空中组成“70”数字字样,将抗战胜利70周年大写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这展示了陆航直升机的精确定位和多机协同的高超技巧。

直升机在空中呈现“70”字样时,每一架直升机的操作都很困难,处在数字中间的飞机危险系数最大,而基准机和排在最后面的飞机最难控制飞行状态,空中梯队编队飞行速度为160公里每小时,临近的两架飞机之间横向间隔不超过20米,前后距离也不超过20米,这相当于两架飞机之间的距离仅隔一架飞机的距离,0.2秒的疏忽就可能发生碰撞。相当危险,直升机的后舱还有一位飞行员与飞机驾驶员合作,一个看关系位置,一个看差分系统,以此来校准飞机在整个数字“70”中的位置。这些,都是依靠数据链系统来校正的。

另外,“9·3”阅兵中战机组字、拼图、拉烟等展示看起来是纯表演的方式,一旦转化为在战争环境是具有实战价值的。

1981年6月7日(星期日),以色列出动14架飞机偷袭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约20公里处的核反应堆,使这个造价4亿美元的设备遭到了彻底的摧毁,这就是以色列空军实施的最有名的“巴比伦行动”。其中,在1000多公里的航程中,就是依靠了战斗机拼图的高超技巧,顺利骗过了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的雷达追踪,从而成为军事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袭战例。而这种战斗机拼图就是依靠精准的数据链来完成的。

1975年以后,伊拉克开始引进核反应堆设备和技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分析,伊拉克在1981年底,便能生产核武器。对此,以色列对伊拉克的核威慑深感不安,必须将其彻底摧毁。因此,以色列制定了代号“巴比伦行动”的计划,抽调了14架当时以军装备的最先进飞机,计6架F15、8架F16,精心挑选了24名第一流的飞行员,由参加过1967年、1970年和1973年几次阿以战争有几千小时飞行经验的一名上校担任指挥员,组成“巴比伦行动”突击队。

为了增强飞行员耐力,飞行员进行了长距离极限训练,在内格夫沙漠地域上空进行难度较大的密集编队训练和长时间超低空飞行,为达到一次命中目标,反复进行了模拟轰炸。并且摸索约旦和沙特阿拉伯雷达防区中的盲点,在E—2C空中预警机的调度下,突击队员们还研究了一种奇妙的飞行队形,进行空中拼图,当机群按照这种队形飞行时,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类似于大型商业飞机的大亮点,而不是一个机群。当时,这些优秀的以色列空军尖子的十几架飞机在空中上下两层密集编组,最近的才相隔几米,稍有差池或遇到乱流就可能发生互相撞击机毁人亡的危险。

1981年6月7日下午4时,偷袭飞机全部涂上迷彩和约旦空军标记,从埃齐翁机场起飞,编队后,沿沙特、约旦边境起伏地形作波浪式超低空飞行,并将飞行高度控制在100米左右的超低空,速度为750千米/小时,编队保持严格的电子静默,连飞机间的无线电通话都被完全禁止,避免被雷达发现。此时他们只有依靠飞机自身的导航设备飞向目标。

沙特雷达曾发现偷袭飞机的目标,以色列飞行员即以流利的阿拉伯语告知:“是约旦空军,例行训练。”对方并没有产生怀疑。当约旦雷达发现时,机群编队按照训练的模式密集拼图,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上只是一个模糊的亮点,很像一架大型运输机,以飞行员即用国际通用美语回答是“民航机”,又一次蒙混过关。

下午5时30分,偷袭飞机抵达目的地,并且以低空突防战术突破了伊拉克核反应堆的防空网,发现了坐落在巴格达附近的核反应堆。

进入轰炸航路前,6架F15跃升进行空中掩护,8架F16爬高到大约610米高度开始突击目标,投放下来的精确制导炸弹,穿透了混凝土结构的圆形屋顶,其余飞机单机跟进,将炸弹投进了被炸开的缺口,准确地命中了目标。整个袭击历时仅两分钟。

在0.01米上抠精度,在0.01秒上卡时间,从历史上掐秒表、红外侦测来统筹到“9·3”阅兵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精确检测,这说明“制信息权”“制数据权”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