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将被“一网打尽”

人类将被“一网打尽”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不仅使人类生产数据的能力增强,而且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城市数据、企业数据、医疗数据、网站数据成为我们虚拟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如今全球网民一天生产的数据总量相当于《纽约时报》100多年产生的数据总量。网民周上网时长为26.4小时,也就是说网民每天有4个小时在网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将被“一网打尽”。

互联网最初始于美国的阿帕网,它是用于军事连接的。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球的互联网络,即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互联网就是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音译因特网、英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结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

互联网不仅使人类生产数据的能力增强,而且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城市数据、企业数据、医疗数据、网站数据成为我们虚拟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4年起,以脸谱网(Face book)、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相继问世,拉开了互联网的崭新时代。而在此之前,互联网的主要作用是信息的传播和分享。这个地球的人们如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所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顷刻间变成了端与端的链接,“天涯若比邻”,成为“地球村”。

进入Web2.0时代之后,互联网开始成为人们实时互动、交流的载体。这样,人们开始在互联网上生产数据,如人们在网上发送的每一条推特、微博和微信,都清晰地记录各自的活动和行为,全世界的网民不仅在传播和分享信息,而且都是数据的生产者,他们每时每刻都犹如一个信息系统、一个传感器,不断地制造数据,这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数据爆炸。这个地球上,每一个网民动一动鼠标,就有几亿、几十亿的数据在网络平台上形成,据统计,互联网上每秒有6000条推特发出,有4万多次谷歌搜索,还有超过200万封电子邮件被发送。截至2014年9月,互联网上共有约10亿个网站。当然,这只是“表面”网络的时刻变化。截至2016年3月中旬,在线网页至少有46.6亿个。2014年,《超级运算技术前沿与创新》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文章,估计互联网的存储量为100万艾字节。他们估计,要把整个网络(包括深层网络)的内容都打印出来的话,就需要砍伐掉2%的亚马孙雨林来造纸。

根据思科公司的视觉网络指数项目,互联网现在进入了“泽字节时代”,到2016年年底,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每年1.1泽字节,到2019年将达到每年2泽字节。2012年,乔治敦大学的李塔鲁教授考察了推特上产生的数据量,他做出估算,过去50年,《纽约时报》总共产生了30亿个单词的信息量,现在仅仅一天,推特上就产生了80亿个单词的信息量。也就是说,如今全球网民一天生产的数据总量相当于《纽约时报》100多年产生的数据总量。

“百度”这两个字可谓是寓意深刻,它借喻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意境,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用户通过百度主页,可以瞬间找到相关的搜索结果,这些结果来自于百度超过数百亿的中文网页数据库。仅其新首页导航每天就要从超过1.5PB的数据中进行挖掘,这些数据如果打印出来将超过5000亿张A4纸,摞起来会超过4万公里高,接近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长度,平铺可以铺满海南岛。正如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曼纽尔·卡斯特尔说过的那样:“网络的形式将成为贯穿一切事物的形式,正如工业组织的形式是工业社会内贯穿一切的形式一样。网络形式是一种社会形式,而非技术形式,没有网络科技即无从存在。这就是我所说的网络社会。”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说道:“大数据是我们通过比从前更多的数据来审视世界的能力。在过去,人类被数据剥夺着—我们仅有很有限的数据,所以我们试着从每一个数据碎片里面挤出一些见解。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有比从前多得多的数据,并且在新的技术、新的软件帮助下,我们现在可以得到关于生活各个层面的认知,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生活和思考的方式。”互联网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性、创新性,改变、解构了工业时代原有的价值链条和产业格局,创造出全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模式,让矗立千年的传统社会组织呈现出自组织、扁平、多元和碎片化的趋势。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传播学教授马丁·希尔伯特说:“互联网存储信息、传播信息并计算信息。”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和工具,它更是信息发布平台、信息交互平台、信息利用平台和交易平台,具有媒体属性、社交属性、商品交易属性,这些社会属性随着网络边界的扩大,正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人类正处于生存与生活方式由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迁移的阶段,这是由传统社会向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化社会的一次集体大迁徙。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互联网像蒸汽机一样掀起了一场革命”。

中国是在1994年4月20日接入到国际互联网上的。那个时候,实际上是中关村、北大清华和中科院三家互联的网里头利用了一根64K的专线连到美国一个电信运营商splint上。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开始开放了公众的互联网,但是,当时只有北京、上海各一条64K的专线,也是连到美国splint的网络。从那个时候开始,应该说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凭借先发优势和创新能力,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脸谱等互联网公司占据了全球主要市场份额。虽然,中国的互联网比美国晚了25年,但是,中国在部分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到近6300亿美元,比美国市场高出近八成。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一批中国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在用户规模、收入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占全球网民数量的近1/4,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网民周上网时长为26.4小时,也就是说网民每天有4个小时在网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将被“一网打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