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算不如“天算”

人算不如“天算”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有一句俗话“人算不如天算”,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这个“天算”就是云计算。“云技术”为大数据提供了动力。也就是说,“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大数据和“云治理”的社会属性是融合的。倘若没有“云计算”的功能,所谓的大数据的网络空间就会成为“塞满垃圾信息的旷野”。

阿基米德曾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哲言,给人以大智慧。

在大数据到来的今天,微软史密斯又告诉人们以同样的智慧,展示了改变世界的气魄,他说:“给我提供一些数据,我就能做一些改变。如果给我提供所有数据,我就能拯救世界。”虽然,史密斯的话语告诉我们数据对人类的重要,但仅仅依靠数据本身是不能拯救世界的。

那么,数据是怎样拯救世界的呢?这就是“计算”。

著名国际质量管理专家、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詹姆斯·哈林顿博士曾经说过:“测量是关键。如果你不能测量它,你就不能控制它。如果你不能控制它,你就不能管理它。如果你不能管理它,你就不能改进它。”因而,“计算”永远是人类管理思维的手段和工具。

中国有一句俗话“人算不如天算”,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这个“天算”就是云计算。“云技术”为大数据提供了动力。

互联网已经进入“大智移云”(即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统称)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云计算、大数据成为网络化发展的必然,使得整个社会运行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社会计算”。因而,依托于大数据的“云治理”就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新模式。

现今,大数据已渗透到经济、政治、教育、安全和社会管理等众多领域,随着计算社会的到来,“云治理”的架构初步显现,运用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技术和“云计算”进行“精确治理”已成为当今社会治理的必然。

“云治理”的治理逻辑属于先导治理。“云治理”与传统国家治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治理的预先性、先导性。因为,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化存在、群体运动和社会运行诸多崭新的特征,依托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治理模式更关注数据背后的关联性,通过数据的运算和关联性的分析,可将国家治理中的一些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大数据分析最大的魅力在于“通过交叉复现,直抵事实的真相”。信息科学同经济学一样也存在“外部性”,它是指信息对直接相关方以外的影响,大数据也有“外部性”的效果,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工作也是挖掘数据的“外部性”。比如电力消费可以反映房屋空置率;手机位置可以推测居民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和交通拥堵的情况;高速公路货车量可以反映经济景气状况等。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多切斯特县,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警察通过智能电表抓住了一个在家里种大麻的人。在那个地区,以前供电公司使用的是传统的电表,它只能简单记录每家每月的用电量,而从几年前开始,南卡罗来纳州逐渐采用智能电表,这样不仅能够记录用电量,还能记录用电模式、用电区间和用电峰值。种植大麻的房子用电模式、用电区间和用电峰值与其他居民是不同的,他们把每家每户的用电模式等数据进行计算、归集、比对后发现异常,才发现这些犯罪嫌疑人的。正如大数据专家、科学院院士李国杰所说的那样“大数据就如同蜜蜂,其主要价值是传播花粉,自己生产的蜂蜜价值并不大”,这就决定了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存在交叉治理的可能性。每种数据来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融合集成各方面的原始数据,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元素数据的相互关联之中,各方的关系都能反映出来。不同的数据可能角度不同,但却可以描述相关联的事情,由于它集成了各方面的信息,即“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数据调控”,也使得“云治理”更精准、更有效率、更充满智慧。“云治理”的治理视野、治理空间,已经不再限于某个行业、领域或具体问题,而是拓展为更宽阔的治理视野。

20世纪90年代末产生了“治理”理论,随后,在英国,整体性治理模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治理范式,其理论代表人物是佩里·希克斯和帕却克·登力维。受此影响,1997年刚上台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就率先提出了所谓的“协同政府”,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它是21世纪政府治理的一种创新。

大数据时代,“云治理”已成为一种趋势,它与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和体系化的新公共服务及整体性治理两大主流政府治理理论体系具有趋同性。也就是说,“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大数据和“云治理”的社会属性是融合的。另外,技术是政府治理的要素之一,技术变革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动能。大数据被认为是继互联网革命之后又一次技术革命。大数据和“云治理”既可以带来国家治理手段的创新,也将推动国家治理机制的创新,最终将改变政府的治理范式。这种范式的治理主体也不再完全通过“行政控制”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而是通过服务的手段,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来实现的。在治理行为模式上也不再是一个“权力支配”过程,而是通过“数据控制”和“数据支配”努力塑造一种治理主体之间、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之间普遍合作的行为模式,例如,美国电子政务建设提出的“让人们点三次鼠标把事情办成”和德国政府提出的“让数据而不是公民跑路”理念就是大数据和“云治理”的体现。

表面上,“大数据”仅仅是对社会存在的“数据状态”的一种描述而已,本身谈不上什么更深刻的含义。如果使“大数据”真正得以应用,还必须与“云计算”相联系。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不具备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储存、检索、共享、分析等多重功能。倘若没有“云计算”的功能,所谓的大数据的网络空间就会成为“塞满垃圾信息的旷野”。“大数据”之所以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大数据背后所隐含的“云计算”。对海量的、多样化的“大数据”现象进行“云计算”,可以快速获得各自所需的有价值信息。在这个意义上,拥有“大数据”只是一种尚待开发的“资源”和“能源”。显然,只有经过“云计算”的过程,才能使治理成为可能。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传统的数据中心将会向虚拟化数据中心和公有云、私有云的方向拓展和迈进,这是大趋势。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一个计算的社会,从PC互联网,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到可穿戴设备,到物联网,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永远在线。如果没有计算能力,我们谈不上大数据的时代,更谈不上海量数据的高效应用,大数据时代也不会引领信息社会的潮流。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政府、一个企业没有云计算的应用,就没有达到真正的互联网运营,更没法实现真正的高效运转。

云计算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以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如云计算、云阅读、云搜索等,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因此,实现对气候变化预测、雾霾指数的预测、舆论民意的预测和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都可以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云平台,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求解。还有,政府的行政管理从电子邮件到文字处理,再到复杂的数据分析程序,一切都可以在专门的云平台提供的远程计算机群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