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戴达结束牌局

戴达结束牌局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将再一次感受到《星际迷航》编剧们在创造新词汇时那令人称道的语言直觉。不过,广义相对论允许时空发生膨胀。看来广义相对论的确能够把星际旅行的图景变成现实。而在星舰和基地之间,引力场会造成毁灭性的潮汐力,仿佛人间炼狱。类似的情节已经在《星际迷航》中出现过了。有人说星舰护盾的原理是“相干引力子辐射”,这其实并不准确。没错,《星际迷航》的编剧们再一次展现

我曾沉入到世人的目光所不能及的未来;

看到了世界的幻想,所有将实而虚的奇迹。

——摘自《洛克斯利大厅》,作者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这段摘抄被船员们贴在了星舰航海家号上)

这场赌局的赌注,既不是“《星际迷航》未来剧集中是否会出现稳定的虫洞”,也不是“进取号是否能够穿越时间回到19世纪的旧金山”,而是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能够把话题引回“弯曲时空”的问题:曲速引擎是切实可行的吗?从前三章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除非我们的宇宙中遍布着稳定的虫洞(可能性很小),否则我们便会被囚禁于弹丸之地,永远都没有办法去探索广袤的宇宙。现在我们来回答上面那个问题——曲速引擎确实是有可能实现的!

我们将再一次感受到《星际迷航》编剧们在创造新词汇时那令人称道的语言直觉。前面我已经讲过,由于狭义相对论的限制,出现了三个障碍,使得火箭推进系统不能够为星际航行提供动力:第一,在真空中,没有任何物质能够超光速飞行;第二,物体在接近光速时,它所处的时间系统会变慢;第三,就算火箭推进系统能够把星舰加速到亚光速,它对燃料数量的巨大需求,也会让人望而却步。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放弃火箭推进系统,并充分利用时空本身的特性——时空弯曲。考虑到广义相对论的存在,我们在讨论问题、遣词用句的时候一定要格外谨慎。不要泛泛地说,任何物质都不能够超光速飞行;而要更加精准一点地说,在人类目所能及的宇宙中,任何观测者都无法观测到超光速的现象。也就是说,对于任意一个观测者,以他自身的参考系为标准,没有什么物质的速度能够超过光速。然而如果时空本身是弯曲的,那么特定观测者的结论,就不再具有普遍意义。

空间的弯曲性与曲速引擎

现在我们以宇宙本身为例。根据狭义相对论,对于那些与周边环境相对静止的观测者来说,他们具有相同的时间流逝速度。也就是说,在我航行于宇宙的过程中,我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一次,并在停歇的位置放置一个时钟,那么这些时钟在每一刻都会是同步的。即便加入广义相对论,这一结果也不会改变。与环境保持相对静止的那些时钟,一直会指向同一个时刻。不过,广义相对论允许时空发生膨胀。那些身处宇宙边缘的物体,正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离我们,但它们和它们周边的环境却一直是相对静止的。如果宇宙足够大,并且在均匀膨胀的话——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就一定会存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物体,它们正在以远远超过光速的速度飞离我们。但这些文明,也是一直和其周边的环境保持相对静止。

空间的弯曲性会造成狭义相对论中的“漏洞”,这个“漏洞”非常之大,大到足以使一艘联邦星舰穿越其中。假如时空可以被自由操纵,那么人类就能让物体在低速飞行的同时,与高速膨胀的空间保持相对静止,从而在瞬间走完一段极为遥远的距离。我们已经介绍过一种夸张的旅行方式——将宇宙中相距甚远的两个区域通过虫洞进行连接——这是时空旅行的一种捷径。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我们不采用这种办法,即便在特定的参考系中无法实现超光速,从整个宇宙的角度来讲,超光速的现象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这个猜想得到了物理学家米给尔·阿库别瑞的证明。据说他原本只是为了好玩,才尝试着把广义相对论和“翘曲速度”统一起来。结果表明,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时空结构,让星舰能够瞬间移动;同时这个时空结构可以任意裁剪。而且我们可以让这艘星舰和它周边的环境保持相对静止,从而确保星舰上时间流逝的速度,与出发点和目的地保持同步。看来广义相对论的确能够把星际旅行的图景变成现实。

这其实不难理解。如果时空能够任意弯曲,使得星舰后面的时空膨胀,而前面的时空收缩,那么星舰就会随着它所在的那一片空间一起被动地前进,就像冲浪板在波涛中前进一样。即便如此,星舰本身的飞行速度也不可能超过光速,因为光本身也会被动地随着膨胀的空间一起前行。

如果想要更形象地描述这一切,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自己放进这艘星舰。如果你身后的空间突然大规模膨胀,你将会发现,虽然你离开星舰基地一共也没几分钟,但它距离你却有十几光年之远。同样的,如果你面前的空间突然大规模收缩,你就会发现,刚才还相距甚远的一颗恒星,现在只有咫尺之遥。只需要使用普通的火箭推进器,不用几分钟便可以到达。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时空的几何结构,来制造一个相对理想的人工引力场——它能够成功地让时空膨胀或收缩到我们想要的状态,同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星舰和基地。也就是说,它们周围的时空是近似平坦的,这就使得星舰上的时钟能够和基地的时钟保持同步。而在星舰和基地之间,引力场会造成毁灭性的潮汐力,仿佛人间炼狱。不过,反正我们并不需要驶进这些区域,造个炼狱又有何妨呢。

类似的情节已经在《星际迷航》中出现过了。我想编剧们一定是在构思曲速引擎的时候灵光一现,想出了这样精妙的情节,然而他们并不认同我的猜想。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上面这种星际航行的方法,完全满足我们之前提出的种种条件:(1)超光速旅行;(2)无时间膨胀;(3)无火箭推进。也就是说,广义相对论允许我们把时空动态化,从而创造出一个“可设计的时空”,在这样的时空中,几乎任何形式的时空运动都是可以实现的。不过这是有前提的,它依赖于一种把时空运动和物质能量分布结合起来的理论。这样一来,为了从“物理学”的角度实现上面构想的那种时空,我们就不得不把问题转向物质能量的分布。不过我们还是先来说一下这个“可设计的时空”。

可设计的时空

“可设计的时空”最大的妙处就在于,它把问题转回了最原始的“牛顿难题”,并为惯性阻尼器和牵引光束的设定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个理论在本质上和曲速引擎是一致的。如果星舰周围的时空可以弯曲,那么物体就可以随意地靠近或远离,丝毫不受加速度的影响——“牛顿难题”迎刃而解。为了绕开达到亚光速所需要的加速过程,我们可以采取同样的办法,同时也能够缩小冲量引擎和曲速引擎之间的差距。类似的,当我们想利用牵引光束来拖动一个像行星一样重的物体时,我们只需要使远侧的空间膨胀,近侧的空间收缩,便能够轻松达到目的!

弯曲的空间有许多优点。显而易见,如果进取号前面的空间极度弯曲,那么任何射向进取号的光线——包括相位光束——都将被反射回去。这应该就是星舰护盾的工作原理了。有人说星舰护盾的原理是“相干引力子辐射”,这其实并不准确。根据定义,“引力子”其实就是传递引力的粒子,因此“相干引力子辐射”就是相干引力场的产物。通俗来说,相干引力场就是空间发生弯曲的缘由。没错,《星际迷航》的编剧们再一次展现了他们令人瞠目的语言直觉。

我不禁怀疑,罗慕伦帝国的隐形设备,也采用了类似的工作原理。其实,开启护盾的进取号,就跟隐形了一样。毕竟,我们之所以能看到那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能够把外来光线反射到人眼中。对于一艘星舰来说,它想要隐形,就必须以某种方式让周边的空间发生弯曲,从而让外来光线绕过星舰,而不是照射到星舰上,并反射到人眼中。(有趣的是,美国军方现在已经研制出隐形战机,能够躲过雷达的探测。不过它的原理并不是制造一个引力场,而是依靠电磁间的相互作用。这样一来,它就能够躲避特定波长的检测,比如雷达的探测波。当然了,如果你想躲过所有波长的探测,让战机彻底隐形,那你还是得制造一个引力场。)这种方法,与进取号在电视剧中采取的办法——将光线折射开来相比,有着微妙的差别。在《星际迷航:下一代》“天马号”[21]放送之前,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困扰着影迷们:为什么联邦的星舰不使用伪装技术呢?毕竟对于一个能够研制出星舰护盾的技术团队来说,开发一种隐形技术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天马号”这一集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这的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法律问题——联邦不允许研制隐形技术。(在《星际迷航:下一代》大结局“曲终人散”一集中,联邦终于批准了对隐形技术的研制。)从剧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行星联盟早在第一艘进取号诞生之际就已经能够操纵引力场了。不仅如此,根据特拉维斯·梅威瑟的说法,他们还研制出了人工引力生成器,能够在联盟的星舰上生成一个“甜蜜点”。“甜蜜点”能够扭转引力,让你舒服地坐在天花板上。

由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支持,翘曲速度有了更为实际的意义。虽然它和星舰前后空间的膨胀系数和收缩系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计算公式。在前两部剧集中,吉恩·罗登贝瑞为了让物质的速度不超过“翘曲速度10”,决定重新调整翘曲速度的计算模式。也就是说,翘曲速度并不是简单的对数转换(比如翘曲速度10=210倍光速=1024倍光速)。根据《星际迷航:下一代——技术手册》的说法,进取号的最高额定速度为“翘曲速度9.6”。如果以光速为标准,就是1909倍光速。“翘曲速度10”对应于无穷大。有趣的是,尽管翘曲速度经过了修正,某些物体(比如博格立方体)的飞行速度还是超过了“翘曲速度10”。毕竟编剧也不是神,希望大家不要过多的纠结于这些小纰漏。

好消息到此为止……

虽然我们已经阐明了(至少从理论上来讲)曲速引擎是切实可行的,但我们仍旧逃不开爱因斯坦关于能量的那个方程——我们必须考虑物质和能量的分布形式。你猜怎么着?我们面临的困境,比当初虫洞的困境还要糟!对于一个高速穿过虫洞的人来说,他能够观测到负能量的存在。因此,对于曲速引擎所需要的那些物质来说,即便是一个和星舰保持相对静止的观测者——也就是说他正坐在星舰上——也会发现它们带有负能量。

这一结果可能并不会让人感到惊讶。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广义相对论已经提出过类似的概念:要想让虫洞保持开启状态,从而实现曲速引擎和时间旅行,我们就需要一些闻所未闻的奇异物质。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找到一些引力相斥的物质。广义相对论认为,这大体上就等同于找到一些具有负能量的物质。

在前面我们阐述过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把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相结合,我们就会发现,在微观范围内,能量有可能出现负值,这就是第三章中的量子涨落问题。不过这个问题的核心——物理学定律是否允许微观范围内的负能量——至今尚未得到解答。没错,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任何切实可行的办法,能够创造出这种负能量物质。

在本书第一版问世后不久,就有人证明了,真空中的确存在引力相斥的能量。在宇宙占主导地位的恰恰就是这种引力相斥的能量,它们的总大小约是宇宙中星系和星团能量之和的3倍,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暗能量”。这些“暗能量”是宇宙不断膨胀的起因,它和爱因斯坦提出并抛弃的那个概念——宇宙常数——一样神秘。迄今为止,我们仍不知道这些“暗物质”源自何处,也不知道它们存在的确切意义。如果它真的来自真空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利用它来实现星际旅行。

不过,我们现在可以把潜在的障碍抛之脑后,并设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利用更先进的量子力学工程技术,将物质或者真空改造成那种“奇异物质”。即便如此,这其中仍旧有一个问题难以解决。如果我们打算采用上面的方法实现时空旅行,那么我们就需要收集充足的能量。这个数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前面我们在计算冲量引擎时所得到的那个数字,在它面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不妨以太阳为例,虽然它的质量比地球大100万倍,但是它产生的引力场,也只能让光线弯曲非常细小的一个角度——比千分之一度还要小。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量极大的引力场,一个能让牵引光束弯曲90度的引力场!这也是“引力弹弓效应”不能实现的原因。(在“明天即是昨天”[22]一集中首次提到这个效应,并利用这个效应来把进取号送回过去;类似的情节也出现在电影《星际迷航4:抢救未来》和剧集《星际迷航:下一代》“时间平方”[23]一集。)与实现星际旅行所需要的引力场相比,太阳产生的引力场实在是太小了。有一种办法,可以估算制造这种引力场所需能量的大小,那就是设想一个与进取号一样大的黑洞——毕竟黑洞是掰弯光线的“行家里手”。这样一个黑洞的质量,大约只有太阳质量的十分之一。不过,制造这样一个黑洞所需的能量,却比太阳一生释放的能量总和还要多。

在这个游戏接近尾声的时刻,我们不禁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到底哪种理论最靠谱呢?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时空的特性,至少在面对“如何利用弯曲空间实现星际旅行”这个问题时,我们能说出大概的原理。我们也知道了,如果没有这种负能量的奇异物质,我们大概永远都无法穿越星河。不过,我们仍不知道这些物理条件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甚至不知道它们在理论范围内是否可行。即便理论允许我们进行这一切,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将其付诸实践,因为这需要巨大的能量,大到难以想象。

可能有人对此持乐观态度,毕竟凭借我们如今的科技水平,无法否定星际旅行的可能性。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掌握了制造和维持这些奇异物质与能量的能力呢?不过,我本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就像我的同事史蒂芬·霍金一样,我相信,任何一个科学性的理论框架,都难以容纳时间旅行所产生的种种悖论。考虑到曲速引擎和星舰护盾都需要数量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能量,我也不觉得它们有朝一日能够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过不要过于相信我的直觉,因为我的直觉出过岔子。

其实我本质上还是很乐观的。我仍旧相信科学的力量,正是科学引领着我们探索这迷人的世界。在可观测的宇宙中,一共有1000亿个星系,人类只生活在其中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就像橡胶板上的那只二维昆虫,我们至今仍无法看清宇宙的真实模样。然而经过20代人的努力——从牛顿时代走到今天——我们已经点燃了物理学的火把,并用它照亮了时间和空间的深处。虽然看上去我们永远也无法乘坐星舰遨游宇宙,只能被囚禁在这小小的蔚蓝色星球上,透过茫茫夜空去探寻宇宙背后的故事,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一定能发现更多新奇的东西。我相信,如果物理学不赐予我们星舰,让我们探索宇宙的尽头;那它一定会赐予我们绳索,让我们把另一头的宇宙拉过来。

注解:

[1] 出自Michael Okuda,Denise Okuda,Debbie Mirak. The Star Trek Encyclopedia(New York: Pocket Books;1994)

[2] 技术参数出自《星际迷航:下一代——技术手册》,Rick Sternbach, Michael Okuda, Next Generation Technicsl Manual (New York: Pocket Books;1991)

[3] 1毫秒=0.001秒

[4] 《星际迷航:下一代》,第一季,第九集。

[5] 动量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具有大小和方向。计算公式为P=mv,其中P为动量,m为质量,v为速度。

[6] 《星际迷航:原初系列》,第一季,第十九集。

[7] 《星际迷航:原初系列》,第一季,第四集。

[8] 《星际迷航:下一代》,第七季,第十一集。

[9] 出自Albert Einstein: Philosopher-Scientist(New York: Tudor;1957)

[10] “最糟糕的事情”(The Worst of Both Worlds)是DC漫画《星际迷航:下一代》里一个故事单元的标题,同时是电视剧集“两全其美”(The Best of Both Worlds)的后续。

[11] 出自《星际迷航:下一代——技术手册》。

[12] 出自《星际迷航:下一代——技术手册》。

[13] 《星际迷航:下一代》,第七季,最后一集。

[14] 天文学中Vulcan的正式译名为祝融星,在《星际迷航》中译作瓦肯星。

[15] 《星际迷航:下一代》,第三季,第八集。

[16] 出自Michael Okuda, Denise Okuda, Debbie Mirak. The Star Trek Encyclopedia(New York: Pocket Books;1994)

[17] 一种虚构的,存在于虫洞中的超光速亚原子粒子。

[18] 《星际迷航:航海家号》,第一季,第七集。

[19] 《星际迷航:下一代》,第二季,第十三集。

[20] 《星际迷航:原初系列》,第一季,第四集。

[21] 《星际迷航:下一代》,第七季,第十二集。

[22] 《星际迷航:原初系列》 ,第一季,第十九集。

[23] 《星际迷航:下一代》,第二季,第十三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