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学期间,都会有这种体验:做题时发现有道题似曾相识,然后就做错了。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因而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式,定式思维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思维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思维定式可能会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有时则会束缚我们前进的脚步,妨碍问题的解决。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认识思维定式。如果给你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丑陋、粗俗。然后告诉你,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你指出是谁。那么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指认是那个丑陋、粗俗的人。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式”——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架”的束缚,表现出消极的思维定式。
日本的东芝电器公司曾经一度陷入尴尬的局面,因为他们积压了数量众多的电扇卖不出去,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但是市场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转机。有一天,公司的一位小职员却向当时的董事长石坂提出了一个建议:要改变电扇的颜色。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而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石坂董事长非常重视这个建议。
公司经过研究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在第二年的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结果大受顾客们的欢迎,市场上甚至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有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都没人想到、没有人提出来呢?这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电扇都是黑色的,而彼此仿效,代代相传,由此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能称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常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式、思维定式。时间越长,这种定式对人们的创新思维的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式的束缚。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在1926年出版了《思想的艺术》,他在该书中通过对许多创造发明家的自述经验的研究,提出了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准备、酝酿、启发和检验的有名理论,被称为华莱士的“四阶段”理论。
1.准备阶段。这是提出课题、搜集各种材料、进行思考的过程,也就是有意识地努力的时期。要想从事创造活动,首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性思维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而且,这些问题决定着思维的方向。因此,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一环。接着,思维者有意识地收集资料、挑选信息或同时进行一些初步的反复试验,认识课题的特点,通过反复思考和尝试来努力解决问题。
2.酝酿阶段。假如直接的解决不能立即得到,酝酿阶段随即来临。酝酿在其性质和持续时间上变化很大,它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也可能要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个时期里,思维者不再蓄意解决问题,或者说已经暂时“放弃”了,在现象上看是有意识的努力一度中断的时期。但在这个时期,华莱士所说的“无意识的大脑活动”仍在继续,即大脑的潜在意识仍在不知不觉地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着筛选和重组。
3.启发阶段。这一阶段又称顿悟期或灵感期。这种“顿悟”,并不是本人有意识地努力得来的。它的出现,大都是在疲倦极了、一度休息之后或者是正当转而注意别的事情、完全忘神的时候。这种所谓“顿悟”,主要并不是由语言表达出来,而是通过视觉上的幻象表达出来的。这种顿悟一出现,就十分不同于别的经验,它是突然的、完整的、强烈的,以致人们会脱口喊出:“是这样的”,“哈!没错儿!”华莱士把这种经验称为“尤瑞卡经验”。
4.检验阶段。并非所有的问题解决都会以这种突然的强烈的经验而告终,这种经验也可能是和问题的错误解决伴随产生。所以,这种灵感的成果还必须经历一个仔细琢磨、具体加工和验证的过程。这是对整个创造过程的反思,以使创造成果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并物化为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这一阶段又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
在了解了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知道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之后,我们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当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跳出思维定式,学会突破常规,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灵活与敏捷,使得我们更加富有创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