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以前,我们中国的普通老百姓都还比较喜欢存钱,钱放在银行里面既放心还能赚利息,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1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去问一问我们的普通百姓,相信很多人都会无奈地说:钱放在银行里面有什么用,那点利息还不够赔的,还是拿出来投资靠谱。现在,即便是菜市场卖菜的大婶也知道拿钱去投资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现阶段的通货形势,存钱几乎就等于赔钱。
存钱等于赔钱的道理,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在这里只是想借此来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今天的钱和明天的钱不是一回事儿。
钱和钱怎么能不是一回事儿呢?在有些读者看来可能有点匪夷所思,但金融学的奥秘就在这里。
假如我现在找你借10万元,10年之后,我再还给你10万元,你同意吗?恐怕你多半是不同意的。因为谁也不知道10年后的10万元到底值多少钱。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明天的钱和今天的钱,虽然在数字上、单位上可能是一致的,但在价值上却可能出现让人诧异的变化。不理解这一点的人,就不能算是一个聪明的人,就无法在金融选择中做出合理的判断。
老赵夫妇俩都是老一辈的农村人,没有什么文化,对于财富的定义就是积攒。所以,在他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该为20年后给儿子买房娶媳妇攒钱了。于是,他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的每一分钱都会攒起来,放在柜子下的一个布袋里。
就这样一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老赵的儿子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了,于是老两口就将柜子里的布袋取出来,把积攒了半辈子的钱都交给了儿子,让他拿着这些钱去盖房娶媳妇。当儿子看到布袋里厚厚的几沓钱的时候愣住了,里面有几毛一沓的,也有一元一沓的,还有五元一沓的,还有十元百元一沓的,凡是平日里能够看到的币种在这里面都能够找到。儿子从父亲的口中得知,这里面一共有十万元钱。
十万元,对于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父亲原本以为儿子看到这些会非常开心,但是儿子脸上却是哭笑不得的表情。沉默了一会儿子才跟父亲说:“如果从开始攒钱的时候父亲就将这些钱存进银行,那过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些钱就会翻几倍了。而如果父亲再懂得去投资的话,那现在手里的钱就可能翻几十倍了。”
像这样一对不懂得何为金融的老夫妻一样,现在生活中我们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今天的钱和明天的钱是不一样的,而任由今天的钱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不值钱。而懂得金融常识的人,往往能够利用这个常识,在时间的推移中赚取更多财富的。
看看现在身边的商品物价,不说一天一个样,也是一年一个样,我们手中的钱的价值总是在变,所以读者就更应该重视钱的价值理念。
当然,我们这样看问题,并不一定是因为物价在上涨、货币在贬值,而是因为时间本身是有价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手中的钱如果没有一点增长,那么这就意味着你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还浪费了这段时间里这笔钱本应产生的价值。
所以,当你要节省现在的钱不消费而留到未来消费的时候,在未来,你必须拿出大于当前数量的钱才能够堵上时间价值这一个缺口。否则,即使10年后你手中的10万元还是10年前的10万元,那么你也已经浪费了至少10年的存款利息或是市场利率。
更关键的是,金融学领域还有一个预期的概念,就是你对一笔财富在未来的预期价值。譬如当下的一笔投资,你预期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回报,只要你认可这种回报,你就会进行投资。而金融领域的财富,就是在不断地预期和预期被实现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但如果你不这样做,就等于浪费了一个获得预期的机会,这在金融世界是不明智的。
未来的钱这个概念,对于实现财富的增长非常实用,特别是趁着自己还年轻,更应该多进行一些有所收益的投资。即使利润很少,但是30年后,等你老了,你年轻时候赚到的钱在这30年的时间里经“发酵”“膨胀”,你现在投入的一元钱的资金价值就将会大于30年后的一元钱的价值了。所以说,“种钱”要趁早,才能多收获果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