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全程在音乐情景创设及教师的对比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寻民歌魅力,在听辨赏析的艺术体验中提升自我。它是基础模块《美妙的歌声》单元的开始篇,分为《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两部分,共计两课时。本次说课为第二课时内容。

2015年“创新杯”教学设计及说课大赛公共艺术一等奖  徐琴韵

设计理念

本课全程在音乐情景创设及教师的对比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寻民歌魅力,在听辨赏析的艺术体验中提升自我。适度运用网络化音乐教学平台,高效整合音乐、微视频等丰富资源进行教学辅助。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单元第一节。它是基础模块《美妙的歌声》单元的开始篇,分为《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两部分,共计两课时。本次说课为第二课时内容。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2014级餐饮旅游的学生,他们喜爱歌唱,但都热衷于流行歌曲;大部分同学对于经典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接触甚少,音乐学习尚处于单纯的模仿阶段;尽管如此,因为有了前面《聆听与感悟》单元的学习,他们还是掌握了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侗族民歌三个民族的民歌特点。

能力目标  掌握分辨不同民族、不同类型民歌风格特点的方法:如旋律节奏、表演方式等。

情感目标  养成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两点

教学重点  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侗族民歌三个民族的民歌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分辨不同民族、不同类型民歌风格特点的方法:旋律节奏、表演方式等。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对比欣赏法。

学生学法

小组讨论法、听辨赏析法。

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在网上搜集少数民族的歌舞资料并上传至音乐教学平台,进行浏览和收藏,准备课上交流。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体现公共艺术课堂的素养提升功能:

民歌之旅——让学生欣赏美

民歌之展——让学生发现美

民歌之感——让学生创造美

体现了文化基础课的服务功能:

民歌之旅——设计为旅游渗透专业素养

民歌之展——培养导游专业素养

民歌之感——对接专业提升专业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