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怎样教育孩子?这恐怕是当前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个体心理学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探究的问题。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为了促使和引导个体性格的形成。因此个体心理学为正确的教育手段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可以把所有教育都当作心理学的分支,是一门关乎心理发展的艺术。
先来看一些预备知识。教育最普遍的原则是必须跟个体日后需要面对的生活一致,这表示它必须跟国家理想一致。如果不按照社会理想教育孩子,这些孩子日后的生活就可能会遇到困难——他们不会融入社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国家理想可能会发生改变——甚至可能会改变得很突然,比如在革命后或是在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步地改变,但这仅仅表示教育者应当思考一个比较广泛的理想,它应当是一个永远具有一席之地的理想——能够教会个体如何调整自己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教育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会受到它跟政府统治之间关系的影响,并且国家理想应当体现在学校制度中;政府不可能随时接触父母或家庭,但是可以监控学校内的事情。
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学校表现出的理想不同。在欧洲,学校最初是为贵族家庭设立的,其理念也是贵族式的。后来,学校由教堂接管,只有神父才能成为教师。之后,国家提高知识水平的要求开始加强,更多的人开始接受教育,这需要大量的教师,超过了教堂所能提供的数量,于是除了神父和牧师之外的其他人也加入了教师行业。
直到近代社会,教师才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在此之前教师隶属于其他行业,比如制鞋、制衣行业里面的师傅。但这些师傅中的很多人只会通过棍棒来教育学生,他们的学校不是那种可以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地方。
欧洲的现代教育起源于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时期。裴斯泰洛齐是瑞士的一位教育改革家,也是首位推崇除棍棒与惩罚之外的其他方法的教育家。他表明了正确的学校教育方法的重要性。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每个孩子——除非他或她是学习困难儿童——都可以学会阅读、写作、唱歌和算术。我们不能说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方法,但是一直都在进步的过程中。为了使教学正确且恰当,我们在不断地寻找新的更好的方法。
以前在欧洲只有贵族是有权势的,对官员们是一种要求,对劳动人民却是另一种。那些需要为更高地位做准备的人才会去上学,其他人根本不会接受教育,教育制度反映了当时的目标。现在,学校制度响应的是一套不同的国家理想。不再有那种孩子们在里面必须安静地坐着、双手叠放在大腿上一动不动的学校。现在的学校,孩子们是老师的朋友,不会被管理者强迫着去服从,而是会受到鼓励更加独立地发展,以及独立地思考。
学校制度和国家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由于它的起源和组织方式,如我们所见——但是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它让学校更像教育机构了。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社会适应。跟家庭相比,学校更容易引导孩子社交的潮流,因为它更接近国家的要求,并且更不容易被孩子们的要求和指责所影响。它不会溺爱孩子,总的来说更加冷静客观。
另一方面,家庭不会永远洋溢着社会理想,更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传统纪律观念或绝对的物质主义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只有当父母自身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并且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必须是社会化的时候,才可能会有进步;只有父母知道并懂得这些事情时,我们才会发现孩子们为学校做好了准备,就像是在学校里面他们为生活中的特定角色做好准备了一样。这应当是孩子在家里与在学校的完美发展,学校处于家庭与国家的中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