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达到实验目的,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大致可以分为预习、实验和书写实验报告三个环节。
1.4.1 实验前的预习
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做好预习。实验前的预习,归纳起来是看、查、写三个字。
看: 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和理论教材的有关内容。预习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懂得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实验步骤,预计实验现象,找出实验关键,做相应的思考题。
查: 通过查阅书后附录、有关手册以及与本次实验有关的教程内容,了解实验中要用到的或可能出现的基本原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有关理化常数。
写: 在看和查的基础上认真写出预习报告,其内容如下: 找出本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要做的步骤,要看的结果,要注意的事项。预习报告附在实验报告上,没有预习者,不允许做实验。
1.4.2 实验中
(1)学生要提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实验前应清点仪器和药品。如发现有破损或缺少,应申请补足。实验过程中,若有仪器损坏,应报告指导教师,按损坏原因和学校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后,到供应室领回新仪器补充,不得隐瞒和拿用别的位置上的仪器。
(2)实验中应保持安静和遵守纪律。遵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集中思想,周密思考,正确操作,细致观察,认真记录。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
(3)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实验时,应注意合理安排实验仪器,做到实验台上有条不紊,高低有序。
(4)应备有实验原始记录纸,附在实验报告上,随时将实验中的现象、数据、计算和结果等记录下来。此外,还应把预习中不懂或需要重点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便实验时能抓住关键。原始记录要求真实、即时、清楚(条理、字迹)、准确、持久,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准随意涂改,应实事求是地记录,否则无效。
实验原始记录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每一步操作所观察到的现象,如是否放热、颜色变化、有无气体产生、有无沉淀产生等。尤其是与预期结果相反或与教材、文献资料所述不一致的现象更应如实记载。
②实验中测得的各种数据,如重量、体积、吸光度、p H等。
③产品的色泽、晶形等。
④实验操作中的失误,如抽滤中的失误、粗产品或产品的意外损失等。
(5)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按规定取用药品。公用仪器及药品用后应立即归还原处。火柴棍、废纸屑等应投入废纸篓。废液、废金属、残渣应倾入废液缸中。以上物质都不得倒入水槽,以免下水道堵塞和腐蚀金属管道。
1.4.3 实验后
(1)洗涤用过的仪器全部复原,精密仪器用完后应签名,实验台面应擦拭干净,同学应轮流做好实验室卫生,包括以下职责: 整理公用的试剂和仪器,打扫卫生,清倒废物,关好水、电、门、窗。
(2)原始记录须经指导老师签字后才可离开。
(3)做完实验后应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包括解释实验现象,并做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在规定时间交指导教师评阅。
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验报告应写得简明扼要,整齐洁净,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实验名称: 该部分应该包括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天气、气温、操作者。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了解本次实验的基本原理;
②掌握哪些基本操作;
③进一步熟悉和巩固已学过的某些操作。
实验原理: 本项内容在写法上应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①文字叙述: 要求简单明了、准确无误、切中要害;
②主、副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实验试剂与仪器: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实验内容: 尽量用简图、表格、化学式、符号等表示。例如性质实验用表格表示内容、现象、解释(文字或反应方程式)。
实验数据与处理: 把测得的各种原始数据记录下来,按照误差要求及有效数字修约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及讨论: 对于定性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对定量实验,将计算结果与理论值或文献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正确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