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内战突然爆发。27日美国海空军全力支援南朝鲜作战,同时下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常任理事国暂时缺席的情况下,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的性质,以“紧急援助”李承晚集团为名,在美国操纵下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以美国为首的英国等15国派兵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和图们江进犯。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敢参战,而且即使敢,也不担心。他让杜鲁门总统放心,“我们不再担心他们(中国人)的干涉,他们没有空军……若他们干涉就打到中国。”美军越过三八线,深入北朝鲜,直逼鸭绿江。这时,金日成致电毛泽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人民军作战。
出兵还是不出兵,毛泽东及中央讨论了几天,若不出兵,美军打到鸭绿江,唇亡齿寒。最后决定出兵。10月19日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
中朝人民在美国飞机大炮绝对优势的艰苦战斗中,将侵朝美军由鸭绿江赶到“三八线”以南,美军大有被赶出朝鲜半岛的可能。这时“联合国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只好乞灵于原子弹,“只有用原子弹,或至少跟他们说我们要用原子弹”,来遏制中国军队的进攻势头。霍普金斯大学以“核武器战术使用”提出建议:“朝鲜战争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战术核武器的最佳时机”。要求在朝鲜半岛进行常规轰炸时,先对实施目标进行模拟核轰炸。麦克阿瑟还提出对中国东北进行轰炸,杜鲁门怕引起第三次世界战争的罪名落在自己头上,没有同意。
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在朝鲜战场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杜鲁门的言论引起各国慌乱,英国人请愿游行,艾得礼首相不得不去华盛顿劝阻不能投原子弹。
毛泽东立即回应说:“这是一种恐吓,是赤裸裸的核讹诈,杜鲁门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威胁与恐吓,中国人不怕!”
1951年10月至1952年4月,美国进行了各种代号军事演习和原子战攻防演习,核阴云密布朝鲜半岛,志愿军部队也做出了防核准备,并全部转入地下掩体。
1952年底,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国总统时,巧妙地利用了美国人对朝鲜战争的厌倦,他保证当选总统后会迅速使朝鲜促成停战谈判。
可是,一当选上了总统,他也十分嚣张。“为了能结束朝鲜战争,确实需要采取核打击威胁”,于是这位新总统做起了“原子弹恐吓梦”。
美国“求助于原子弹核武器”对付中朝两国人民,毛泽东态度十分明确:“同美国人打仗,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还要准备他打原子弹。他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他的弱点,最后打败他。中国不怕核战争,原子弹没什么了不起。”命令志愿军在崇山峻岭中修筑前线战场防原子弹工事。艾森豪威尔没想到毛泽东十分强硬,丝毫不在乎美国的核威胁。
艾森豪威尔刚入主白宫时那份强烈的原子弹情结渐渐淡薄了,西方的保护伞暂时撑不起来了。可是如何实现他竞选总统时的诺言呢?这时,美国一方面撤掉了侵略成性的指挥官;另一方面想通过谈判在朝鲜达成一项可以接受的停战协定。
1953年4月,中(朝)美双方坐下来谈判了,打算在6月25日朝鲜战争3周年时签订停战协议。可是美国在战俘交还问题上却节外生枝,邓华代理司令员请示毛泽东主席推迟签订协议,7月13日又一次突击战极大地教训了美国首脑,迫使美方7月27日正式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美国的原子弹恐吓梦就此流产了。
美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对这场战争总结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地点、错误时间和错误的对象,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所以,朝鲜停战后,华盛顿进一步相信:北京政权是对美国和“自由世界”的极大威胁,虽然朝鲜战争没打垮中国,今后要在亚洲建立一支足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来遏制中国,力图封锁、孤立和搞垮新中国。
究竟在朝鲜战场美国为何总做原子弹恐吓梦却没敢扔原子弹呢?还是看看艾森豪威尔的回忆录吧:
“1952年12月2日,我刚当选总统,内阁官员还没有物色好,我秘密访问了朝鲜,我儿子当时也在朝鲜战场。”
“从观察哨望远镜中看到赤色中国人正在加固阵地,有万无一失准备,以炮火不断袭击我方阵地,开凿了直通山顶,大得足以容纳大炮装备的坑道,打完就撤,他们有充分的人力可使用。我们全是用直升飞机撤走人员,总听到令人烦恼的军火补缺的报告。”
“在我离开朝鲜时我的结论是,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条固定不变的战线上,继续承受着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小山丘上的小规模进攻是不可能结束这场战争的,许多人担心有可能发生一场全球性的战争。”
正像艾森豪威尔说的,扔原子弹可能会发生一场全球性战争;更主要的是,中朝军队“有足以容纳大炮的坑道”可以防原子弹,“美军靠直升机转移”,若投原子弹主要受害者肯定是美军,这就是不敢投的原因。这时,美国已伤亡五万多人,对战争厌倦了,所以他也不敢扔下原子弹。但也正是美国在朝鲜战场的核恐怖和威胁,才激发了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