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事生产、科研或社会活动,人们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数据。你需要分析这些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帮助你作出决策。例如,人们在购买住房、股市交易、假日旅游和求学求职等方面的许多决策都需要依靠有关的统计信息;企业对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有效管理也离不开准确的统计信息。
1.1.1 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提供了一套数据搜集、处理、分析、解释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方法。数据搜集就是取得统计数据。数据处理是将数据用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数据分析则是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研究数据,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而得出结论。
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数据汇总与分析得出数据的特征等内容。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又可分为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类。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所关心的总体特征,假设检验则利用样本信息判断检验总体的某个假设是否成立。例如,要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特征,不可能对每个人的特征一一进行测量;对成品质量进行检验,往往是破坏性的,也不可能对每个产品进行检验。这就需要抽取样本个体进行测量,根据获得的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这就是推断统计要解决的问题。
1.1.2 统计学的应用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凡是有数据存在的学科和领域都会用到统计学。统计学与各领域学科交叉形成了许多交叉性质的学科,如卫生统计学、气象统计学、管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环境统计学、工程统计学、空间统计学和人口统计学等。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统计学非常有用,但单纯依靠统计学并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切问题。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一方面需要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具有实际问题的知识背景。这样才能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在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应用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对统计分析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满意的结论。
专栏
中国的统计学是在20世纪前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统计活动在中国始终处于有“实”无“名”的状态。在考察我国统计史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特殊的演变模式: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统计活动的国家之一,统计实务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尚书・禹贡》中的九州表是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最早的统计史料,即为古代国势调查的肇端;另一方面,尽管历代学者相继提出了不少朴素的统计观点,应用了多种多样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但是,中国本土的统计思想自先秦以后却发展缓慢,从古代到近代,始终未能够形成一个专门的知识系统。
19世纪末,西学东渐,近代科学被引入中国。1896年,华蘅芳与英国学者丁・弗勒合译的第一部中文版概率论著作《决疑数学》译成刊行,揭开了统计学在中国传播的序幕。随后,越来越多的欧美和日本的统计理论著作相继被译成中文。1930年,中国统计学社成立,标志着我国最早的统计学术族群的形成。
资料来源:马骏.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变革与发展.经济问题探索,1997(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