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军,阎海娥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4)
作者简介: 李文军(1982—),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设计。
1 概况
铁川桥水电站为渔泡江梯级开发的第四级电站,混合式开发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42 MW(2×21MW),水库正常蓄水位1272m,总库容约2700×104m3,死库容约1293×104 m3,水库回水约5.9km至子腊的附近。主要建筑物有碾压混凝土拱坝、引水系统、调压井、地面厂房和导流洞等,工程等级为三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顶高程1274.5m,最大坝高94.5m,坝顶长度252.294m。
铁川桥水电站2013年9月8日下闸蓄水,引水隧洞充水,引水洞充满水后6h,检查发现0#施工支洞顶拱开始滴水,呈下雨状,水基本为清水,滴水洞段距离0#施工支洞堵头末端分别为5~23m(桩号0+239~0+223)、28~31m(桩号0+218~0+215)、36~41m(桩号0+210~0+205)、46~56m(桩号0+200~0+190); 接着下游壁中下部开始渗水,呈水流状,水流也基本呈清水,水流洞段距离0#施工支洞堵头末端分别为:27m(桩号0+219)、31~33m(桩号0+215~0+213)、43m(桩号0+203)、51.5m(桩号0+194.5)、58~61m(桩号0+188~0+185)。15日观察渗水总量为100 L/min左右; 22日观察渗水总量为200L/min左右。
2 基本地质条件
1)引水隧洞上平段平面直线段
引水隧洞上平段平面直线段长1280.068m(桩号Y0+053.415~Y1+333.483),洞室断面为马蹄形,过水断面尺寸5.6m×5.5m×3.483m(高×腰部宽×底板宽)。桩号Y0+627.914与0#施工支洞洞轴线相交。洞室全断面衬砌段有Y0+053.415~Y0+247.415,Y0+280.415~Y0+300.415,Y0+606.916~Y0+648.916,Y0+746.000~Y0+766.000、Y0+801~Y0+821,Y1+081.483~Y1+333.483。
该段洞室轴线方向N16.5°W,与岩层走向夹角45°~67°,上覆山体厚度80m(桩号Y0+053.415) ~256m(桩号Y0+681.734),穿过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江底河组下段第一分段(K2j1-1)粉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岩层产状为N62°~84°W,SW∠30°~41°,倾向上游偏左岸,该段洞室位于微风化至新鲜岩体内。
除层间错动外,该段洞室揭露断层以陡倾角为主,经统计,洞室主要断层可分为2组,第1组: 层间错动,共30条,f120~f149,破碎带宽一般为3~5cm,少数30~50cm,充填碎石、方解石,少数充填泥;第2组:产状为N60°~85°W,NE∠65°~87°,共8条,即F50、F47、F52、F53、F25、F54、F55、F56。
洞室节理不甚发育,局部洞段发育节理密集带,但节理密集带与洞轴线大角度相交。该段隧洞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上,呈无水状。隧洞围岩类别以较好或中等质量的层状结构Ⅱ~Ⅲ类围岩为主。
引水隧洞上平段与0#施工支洞交叉洞段已进行了混凝土衬砌(Y0+606.916~Y0+648.916段),0#施工支洞与引水洞相交和相邻洞段合计长15.5m也进行了封堵。引水洞Y0+606.916上游尽管有长约300m(Y0+300.415~Y0+606.916)未进行混凝土衬砌,但该段主要结构面即层间结构面、断层、优势节理面等走向以NWW向为主,层间结构面倾角中等倾角至缓倾角,倾向上游,断层和优势节理面为陡倾角结构面,分析可知,引水洞Y0+606.916上游洞段通过地质结构面渗水至0#施工支洞的可能性不存在。
引水洞Y0+648.916下游段(主要为Y0+648.916~Y0+732.590段) 主要结构面即层间结构面、断层、优势节理面等走向也以NWW向为主,顺走向可以延伸到0#施工支洞,如断层F25贯通引水隧洞和0#施工支洞,该段引水洞过水断面略高于0#施工支洞堵头段外侧洞段高程。分析认为,引水洞Y0+648.916下游洞段通过地质结构面渗水至0#施工支洞的可能性很大。该段与0#施工支洞渗水段的简要平切面图见图1。
图1 引水隧洞可能渗水至0#施工支洞地质平切面图(底板高程)
2)0#施工支洞渗水段
0#施工支洞长261.473m,洞室断面为城门洞型,过水断面尺寸6.0m×5.5m(宽×高),洞口底板高程1225.225m,桩号0+261.473与引水隧洞轴线相交,高程约1239m,里高外低,纵坡7.692%。洞室0+261.473~0+246已全断面封堵。桩号0+206~0+174、0+158~0+150已立钢拱架,其他段未支护,未封闭。
由于开挖过程中遇到塌方(由与洞轴线夹角较小的陡倾角结构面和其他结构面组合引起),洞室轴线位置和方向做了调整,桩号0+0.00~0+142.50为初始设计位置,方向S73° W; 0+142.5~0+168.0为平面转折和转弯段,0+168.0~0+261.473段位置较0+00.00~0+142.5段向南东方向近似平移了约19m,洞轴线方向较后者逆时针转了约13°,为S60° W。洞室岩性与产状与引水洞上平段基本相同,岩层倾向洞里即倾向引水隧洞。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夹角23°~58°,上覆山体厚度0m(桩号0+00.00) ~162m(桩号0+261.473),洞室位于弱-微风化岩体内。根据素描图岩体质量分类成果,洞室以Ⅲ类岩体为主。
根据引水隧洞充水后观测,0#施工支洞渗水段为0+245~0+142.5段(堵头外端1~103.5m),除已立钢拱架洞段外,据现场复核,该段洞室揭露层间错动2条,其中f1(野外编号,下同)对应引水隧洞f140,f2位于拐弯原塌方段; 揭露断层1条即F25,以及F25分支裂隙性断层1条即F3(野外编号)。层间错动性状同引水隧洞层间错动,破碎带宽3~5cm,充填碎石、方解石,局部夹泥。
F25在上游壁底板出露桩号为0+211~0+212(堵头外端35~34m),产状为: N65°W, NE∠70°,充填碎石和灰白色断层泥,局部呈透镜体。
F25在下游壁底板出露桩号0+213~0+214.5(堵头外端33~31.5m),N80°W,NE∠65°,破碎带带宽b=0.5~1.5m,充填碎裂岩和灰白色断层泥,断层面有镜面和擦痕。上、下盘断层面之间的充填物在渗水的作用下已经垮塌,可见垮塌深度1~5m。
根据F25在0#施工支洞的位置和产状延伸到引水隧洞,与引水隧洞桩号Y0+666~Y0+670出露的断层产状与性状基本一致,二者应为同一条断层。
F25外侧桩号0+211~0+214(堵头外端35~32m)发育F25分支性裂隙性断层F3,产状EW,N∠70°~80°,破碎带宽b=20~40cm,充填板岩碎石,局部泥化。
渗水段洞室节理不甚发育,局部发育节理密集带,以NWW向-NW向陡倾角节理为优势结构面,尤以与F25同组节理最为发育,发育间距30~50cm。节理按产状延伸到引水隧洞,与引水隧洞素描图上的节理密集带位置基本对应。
引水洞放空后,原渗水段基本未见明显的滴水和渗流,但局部湿润,底板见有明显水流,说明该段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
渗水段主要结构面即层间结构面、断层、优势节理面等走向以NWW向为主,顺产状与引水隧洞相同,如断层F25贯通引水隧洞和0#施工支洞,引水洞过水断面略高于0#施工支洞堵头段外侧洞段高程。分析认为,0#施工支洞渗水来自引水洞Y0+648.916下游洞段,渗漏通道为地质结构面。
3 补强灌浆吸浆量特征分析
根据放空后固结灌浆施工记录,引水洞单位吸浆量异常点(单位吸浆量大于10kg/m)分布图见图2。由图可知,吸浆量大的孔主要为Ⅰ序孔,吸浆量大的Ⅱ序孔主要分布在底板或边墙的下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相关性不明显。
图2 引水隧洞补强灌浆单位吸浆量异常点分布
4 可能渗水通道分析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引水洞渗水至0#施工支洞的通道最有可能为: Y0+648.916下游洞段通过地质结构面(断层、层间结构面、节理密集带等)与0#施工支洞相通。
层间结构面的走向为N60°~70°W,顺层间结构面的走向可直接通向0#施工支洞的临空断面或洞顶以上,若通向洞顶以上,水流可顺层间结构面的倾向流向洞顶或洞壁。
5 主要渗漏通道验证方法及结果
1)在推测可能通道附近进行压水试验
(1)压水试验孔布置
以上可能渗透通道均为推测,为验证引水隧洞渗水至0#施工支洞的可能通道,根据素描资料和以上分析成果,在断层F25、F54、F55和层间错动f143、f140附近进行压水试验,每一个地质结构面布置2个压水试验孔。
(2)压水试验结果
压水试验成果表明: 针对层间错动布置的检查孔JK5-1、JK5-2(针对f143)、JK4-1、JK4-2(针对f140)透水率小于1Lu; 针对F25布置的检查孔JK3-1、JK3-2成孔困难(共钻了6~7个孔),跨孔严重,孔之间的串孔严重,未能成功进行压水试验; 针对断层F54的检查孔JK2-2透水率达57.13Lu,且最大压力只能到0.3MPa左右,JK2-1透水率6.2Lu; 针对F55的检查孔JK1-1、JK1-2也跨孔严重,上部栓塞无法封孔,且串孔明显,也未能成功进行压水试验。表明断层F25、F54、F55为可能的渗漏通道; 层间结构面为渗漏通道的可能性比较小。
2)对钻孔进行深孔固结灌浆
(1)固结灌浆孔布置
根据压水试验成果,2014年4月22日晚上,开会深入讨论,决定对上述3条断层进行8m的深孔固结灌浆。灌浆要求分2段进行,第1段孔深0~3m,第2段孔深3~8m,先灌第2段,之后灌第1段。每段灌前均需按有关要求进行压水试验。应根据压水试验成果合理调整浆液水灰比。灌浆孔的数量、位置可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F25洞周1排布置8个钻孔、布置3排共24个钻孔,F54、F55均1排各布置7个钻孔、各2排共28个钻孔。
(2)断层深孔固结灌浆压水、灌浆结果
深孔固结灌浆目前已经基本结束,压水试验成果、灌浆成果详见表1。其中灌浆单位吸浆量大于10kg/m的钻孔压水试验。
表1 断层深孔固结灌浆单位吸浆量大于10kg/m统计资料
(3)灌浆效果检查
灌浆完成后,2014年5月5日,在桩号0+665.10、东(右)壁距底板高1.5m、方位角N15°E(与洞轴线夹角约31.5°)、俯角10°布置了1个钻孔25-JC-1进行压水试验,孔深6~12m段透水率3.88Lu。基本满足要求。
6 结论与建议
(1)根据引水洞充水后0#施工支洞渗水特征、引水洞和施工支洞地质条件和压水试验成果,分析认为,F25、F54、F55等NWW向陡倾角断层为引水洞渗水至0#施工支洞的可能渗漏通道。
(2)F25、F54、F55等断层的深孔固结灌浆孔的透水率和吸浆量表明,上述断层的透水性和可灌性较好,对上述断层进行固结灌浆是十分必要的,可极大地减小引水洞充水后的外渗量。
(3)检查孔25-JC-1的压水试验结果表明,对上述断层的深孔固结灌浆效果较好,灌浆后的断层带岩体的透水率基本达到引水洞的岩体透水率标准(≤5Lu)。
(4)灌浆完成后只进行了一个检查孔的压水试验,代表性可能不够,如条件允许,建议增加1~2个代表性检查孔进行压水试验。
(5)引水洞充水后,应对0#施工支洞沿线进行检查、监测,如渗水量超过允许渗漏标准,应进行进一步分析,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