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学习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的简易测试方法。
(2)熟悉单结晶体触发电路(阻容移相桥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3)熟悉用单结晶体管电路控制晶闸管调压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万用表
(3)毫伏表
三、实验原理
可控整流电路的作用是把交流电变换为电压值可以调节的直流电。图1-12-1所示为单相半控桥式整流实验电路。主电路由负载LED(发光二极管)和晶闸管T1组成,触发电路为单结晶体管T2及一些阻容元件构成的阻容移相桥触发电路。改变晶闸管T1的导通角,便可调节主电路的可控输出整流电压(或电流)的数值,这点可由负载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变化看出。晶闸管导通角的大小决定于触发脉冲的频率f,由公式
图1-12-1 单相半控桥式整流实验电路
可知,当单结晶体管的分压比η(一般在0.5~0.8之间)及电容C值固定时,则频率f大小由R决定,因此,通过调节电位器RW,可以改变触发脉冲频率,使主电路的输出电压也随之改变,从而达到可控调压的目的。
用万用电表的电阻挡可以对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进行简易测试。
图1-12-2为单结晶体管BT33管脚排列、结构图及电路符号。好的单结晶体管PN结正向电阻REB1、REB2均较小,且REB1稍大于REB2,PN结的反向电阻RB1E、RB2E均很大,根据所测阻值,即可判断出各管脚及管子的质量优劣。
图1-12-2 单结晶体管BT33管脚排列、结构图及电路符号
图1-12-3为晶闸管2P4M管脚排列、结构图及电路符号。晶闸管阳极(A) -阴极(K)及阳极(A) -门极(G)之间的正、反向电阻RAK、RKA、RAG、RGA均很大,而G-K之间为一个PN结,PN结正向电阻应较小,反向电阻应很大。
图1-12-3 晶阐管管脚排列、结构图及电路符号
四、实验内容
1.单结晶体管的简易测试
用万用表分别测量EB1、EB2间正、反向电阻,记入表1-12-1。
表1-12-1 单结晶体管的正反向电阻数据记录表
如果所测电阻值超出万用表测量范围,记其阻值为无穷。
2.晶闸管的简易测试
用万用电表“×1K”挡分别测量A-K、A-G间正、反向电阻; 用“×10”挡测量G-K间正、反向电阻,记入表1-12-2。
表1-12-2 晶闸管的简易测试数据记录表
3.晶闸管导通,关断条件测试
(1)在晶阐管整流电路模块中,晶阐管和发光二极管如图1-12-4所示连接。
(2)先不把V2加在10kΩ电阻上。然后打开系统电源,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3)关闭系统电源,把V2加到10kΩ电阻上。再打开系统电源,观察发光二极管是否发亮。
(4)在通电的情况下将V2电压撤去,观察发光二极管是否发亮。
注意: 2kΩ电阻在运放系列模块中。
4.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1)接通变压器开关,测量Ui值。用示波器依次观察并记录交流电压Ui、整流输出电压UI、削波电压UW、锯齿波电压UE、触发输出电压UB1。记录波形时,注意各波形间对应关系,并标出电压幅度。记入表1-12-3。
图1-12-4 晶阐管导通、关断条件测试
改变移相电位器RW阻值,观察UE及UB1波形的变化及UB1的移相范围(最小到最大脉冲宽度即占空比范围),记入表1-12-3。
表1-12-3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记录表
5.可控整流电路
(1)按图1-12-1所示连线,电路中RW为实验箱上1kΩ电位器;
(2)打开电源,先把100kΩ电位器BR调至最大(断开电路,测两端电阻),然后调节电位器RW,使发光二极管BLED1处于刚好不亮的状态;
(3)调节电位器BR,观察发光二极管BLED1亮度的变化情况;
(4)记录发光二极管由暗到中等亮,再到最亮三种状态时,用示波器观察到的电路中G、E两处的波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