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路原理图
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图如图8-7所示。
2. 实训目的
(1)了解调幅超外差式收音机工作原理。
(2)掌握如何统调超外差式收音机。
3. 实训仪器及工具
(1)直流稳压电源 1台
(2)标准信号发生器 1台
图8-7 调幅超外差式
(3)数字万用表 1块
(4)焊接工具 1套
4. 元器件
元器件见表8-6。
表8-6 元器件参数
续表8-6
5. 工作原理
超外差式收音机是指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如果把收音机收到的广播电台的高频信号都变换为一个固定的中频载波频率(仅是载波频率发生改变,而其信号包络仍然和原高频信号包络一样),然后再对此固定的中频进行放大,检波,再加上低放级,功放级,就成了超外差式收音机。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框图如图8-8所示。
图8-8 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框图
输入回路: 输入电路的主要作用一是收集电磁波,使之变为高频电流; 二是选择信号。在众多的信号中,只有载波频率与输入调谐回路相同的信号才能进入收音机。输入调谐电路由双连可变电容器的CA和T1的初级线圈组成,是一并联谐振电路,T1是磁性天线线圈,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的谐振选出需要的电台信号,当改变CA时,就能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
混频电路、本机振荡和选频电路: 本机振荡由VT1、T2、CB构成,将产生一个高于输入信号载波频率465k Hz的高频等幅信号。因CB是双连可调电容的一端与CA联动,因此无论接收哪个频率的电台信号与T2调谐振荡后产生一个总是高于输入信号465k Hz的本机振荡频率信号,再通过C2耦合到VT1的发射极。VT1、T3的初级线圈构成了混频电路。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接收到的电台信号,通过T1的次级线圈送到VT1的基极,本机振荡信号又通过C2送到VT1的发射极,两种频率的信号在T1中进行混频,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获得一个新的频率信号,即中频信号。选频电路是中频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和内部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它的谐振频率是465k Hz,可以把465k Hz的中频信号从多种频率的信号中选择出来,并通过T3的次级线圈耦合到下一级去,而其他信号几乎被滤掉。
中频放大: 以中放管VT2和VT3为中心。各极中频放大器之间采用中频变压器进行耦合。它的主要任务是放大来自变频级的465k Hz中频信号,用谐振回路作负载经过选频电路进行选频,滤掉不必要的信号成分,然后输送给检波级检波。原理如下: 经过变频级变换成465k Hz的中频信号通过T2耦合至VT2基极,经过VT2放大后由T3耦合到VT3进行第二次中频放大,VT3既是第二中放的放大管,又是检波级,经VT3放大后的中频信号利用VT3的be极的PN结的单向导电性进行检波。R3是第一中放管VT2的偏置电路,C4用来旁路中频信号; R4、R3、RP是第二中放管VT3的偏置电路。C5、C6是旁路电容,音频信号通过C7耦合到低放级。
检波和自动增益电路(AGC): 检波级的主要任务是把中频调幅信号还原成音频信号,通过C4、C5起滤去残余的中频成分的作用。检波后的音频信号由电位器RP的滑动臂经隔直电容C7耦合至低频放大器。中频信号经中频放大器充分放大后由T4耦合到检波管VT3,VT3既起放大作用,又是检波管。收音机在接收强弱不同的电台信号的时候,音量往往相差很大。电台信号过强,甚至引起失真。装上自动增益控制后,就能避免这些现象。自动增益控制(AGC)的控制过程如下: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由R3、C4组成。检波后音频信号的一部分通过R3送回到第一中放管VT2的基极。由于C4的滤波作用,滤去了音频信号中的交流成分,实际上送回到VT2基极的是音频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当检波输出的音频信号增大的时候, VT3的电流增大,VT3的集电极电位降低,通过R3,使VT2的基极电位降低,VT2的集电极电流减小,VT2的放大倍数下降,从而保持检波输出的音频信号大小基本不变,这样就达到了自动增益控制的目的。
低频放大: 低放也称电压放大级。从检波级输出的音频信号很小,大约只有几毫伏到几十毫伏。电压放大的任务就是将它放大几十至几百倍。检波滤波后的音频信号由电位器RP送到前置低放管VT4,旋转电位器RP可以改变VT4的基极对地的信号电压的大小,可达到控制音量的目的。
功率放大: 功率放大器的任务是不仅要输出较大的电压,而且能够输出较大的电流。本电路采用无输出变压器功率放大器。VT5、VT6组成同类型晶体管的推挽电路,R7、R8和R9、R10分别是VT5、VT6的偏量电阻,使VT5、VT6在没信号输入时,也有一定的集电极电流,用来消除交越失真。变压器T5起阻抗匹配和倒相的作用,它输出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推动三极管VT5、VT6做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由T5次级提供的倒相信号使VT5、VT6交替导通,在VT6的集电极上输出放大了的完整的信号,通过隔直电容C9耦合到扬声器上。
6. 制作与检测
(1)按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对照,熟悉元器件位置。
(2)整机电路分析,元器件焊接、安装(安装时应检查元器件的好坏)。
(3)检查电路,将安装好的收音机和电路原理图对照检查下列内容: 检查各级晶体管的型号,安装位置和管脚是否正确。检查各级中周的安装顺序,初次级的引出线是否正确。检查电解电容的引线正、负接法是否正确。分段绕制的磁性天线线圈的初次级安装位置是否正确。用指针式万用表×100挡测量整机电阻,用红表笔接电源负极线,黑表笔接电源正极引线,测得整机电阻值应大于500Ω。以上检查无误后,方能接通电源。
(4)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调试。新装的收音机。必须通过调整才能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其调整内容有: 调整各级晶体管的工作点,调整中频频率,调整覆盖(即对刻度)统调(调整频率跟踪即灵敏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