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种类不同,其中的脂肪含量及其存在的形态不同,测定的方法就不同。食品中脂肪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游离态脂肪和结合态脂肪,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油脂为游离态的脂肪; 天然存在的磷脂、糖脂、脂蛋白及某些加工食品(如焙烤食品和麦乳精等)中的脂肪是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对于大多数食品来说,游离态的脂肪是主要的,结合态的脂肪含量较少。通常测定脂类的目的可分为: 测定食品中总脂肪的含量,测定脂类的组成和品质。对于不同的物料样品及要求,所要测定的脂类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对于物料种子采购时,首要测定的是总脂肪的含量和品质,而其他的粗脂肪成分要求较少。但是对于采购油脂(如毛油或者一些精炼油)时,总脂肪的测定就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油脂的纯度和品质的测定。
脂类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游离脂类可用溶剂萃取,常用溶剂有乙醚、石油醚等。乙醚溶解脂肪能力强,应用最多,但沸点低(34.6℃),易燃,且可饱和2%的水分。含水乙醚会同时抽出糖分等,所以需用无水乙醚提取,且样品应无水。石油醚溶解脂肪能力比乙醚弱,但吸收水分比乙醚少,没有乙醚易燃,使用时允许样品含有微量的水分,这两种溶剂只能直接提取游离的脂肪,对于结合态脂肪,必须预先用酸或碱破坏脂类和非脂类成分的结合后才能够提取。因二者各自有特点,故常常混合起来使用。氯仿-甲醇是另一种有效的溶剂,它对于脂蛋白、磷脂的提取效率较高,特别适用于水产品、家禽、蛋制品等食品脂肪的提取。
用溶剂来提取食品中的脂类时,要根据食品的种类、性状及所选取的分析方法,在测定之前必须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有时需要将样品粉碎、切碎、碾磨等; 有时需将样品烘干; 有的样品容易结块,可加入4~6倍量的洁净海砂; 有的样品含水量较高,可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使样品成粒状。通过这些方法处理,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样品的表面积,减少样品的含水量,使有机溶剂能够更有效率地提取出脂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