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目的
(1)了解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和速度继电器的结构及其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
(2)了解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各种保护环节。
(3)掌握速度继电器调节方法。
2.实验要求
(1)复习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及反接制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连接。
(3)学会速度继电器拆装及制动电阻的选择。
3.实验仪器和设备
(1)交流接触器,2台。
(2)热继电器,1台。
(3)二位按钮,1个。
(4)三相电动机,1台。
(5)熔断器,5个。
(6)三相刀开关,1个。
(7)速度继电器,1台。
(8)制动电阻,2个。
(9)测速仪,1台。
(10)电工工具,1套。
4.实验电路及原理
(1)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与电流相序一致,因此只要改变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并串入反接制动电阻,就可以达到尽快停机的目的。
(2)如图8-8所示的单相反接制动控制电路,从主电路可看出,接触器KM1和KM2分别控制电动机的正转和反接制动。电动机正常运行时,KM1通电吸合,KS的一对常开触点闭合,为反接制动作准备。当按下停止按钮SB1时,KM1断电,电动机定子绕组脱离三相电源,但电动机因惯性仍以很高的速度旋转,KS原闭合的常开触点仍保持闭合,当将SB1按到底,使SB1常开触点闭合,KM2通电并自锁,电动机定子串接二相电阻接上反序电源,电动机进入反接制动状态。电动机转速迅速下降,当电动机转速接近100r/min时,KS常开触点复位,KM2断电,电动机及时脱离电源,以后自然停车至零。
图8-8 单向反接制动控制电路
(a)主电路;(b)控制电路
5.实验内容和步骤
(1)了解交流接触器、速度继电器等低压电器结构及动作原理。调整速度继电器,手持测速仪,对准电动机输出轴,测量电动机输出转速。此时,按SB1使制动控制电路工作,当电动机转速由额定转速向下降时,降至100r/min后观察速度继电器常开触点,看是否分断,若不分断将螺丝向外拧,使反力弹簧力量减小,若分断过早,则将调整螺丝向内拧,使反力弹簧力量增大,如此反复多次,使电动机转速在100r/min左右时,速度继电器触点分断符合电路要求。
(2)画出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电路电气原理图,分析工作原理,并按规定标注线号。
(3)列出元器件明细表,并进行检测,将元器件的序号、名称、文字符号、数量、型号与规格以及作用记入元器件明细表中。特别要注意选用的时间继电器的类型和延时接点的动作时间,用万用表测量其触点动作情况,并将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调整到10s。
(4)根据反接制动控制电路电气原理图画出电器元件布置图,绘制安装接线图时,将电器元件的符号画在规定的位置,对照原理图的线号标出各端子的编号。
(5)按照电器元件布置图将电器元件固定牢靠,并在控制板上布线。明线布线安装工艺要求如下。
①布线通道尽可能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电路、控制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密排。
②尽可能紧贴安装面布线,相邻电气元器件之间也可“空中走线”。
③安装导线尽可能靠近元器件走线。
④布线要求横平竖直,分布均匀,自由成形,变换走向时应垂直成90°角。
⑤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尽量避免交叉。
⑥按钮连接线必须用软线,与配电板上的元器件连接时必须通过接线端子并编号。
(6)按电路图的编号在各元件和连接线两端做好编号标志。按图接线,接线时注意:主电路各接触器主触点之间的连接线要认真核对,防止出现相序错误。
(7)检查电路并在测量电路的绝缘电阻后通电试车,先进行空操作试验再带负荷试车。
6.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见表8-4。
表8-4 评分标准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