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的密度和黏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变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1-3),压缩因子(Z=PV/RT)随温度、压力而变化(图1-4)。地质封存和促进油气开采条件下CO2的密度大体在200~800kg/m3之间,小于地下水的密度,因而把CO2注入到地下含水层后,CO2在浮力的作用下会向上迁移而聚集于构造高点。
当温度高于31.1℃、压力高于7.38MPa时,CO2便进入超临界状态。在CO2地质储存中,大多数储层的温度和压力均达到了临界点以上,CO2常常是以超临界状态储存于地质体中的。因此,在进行CO2的地质储存时,了解超临界CO2的物化特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1.密度
超临界CO2是一种高密度流体,在物理特性上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密度是气体的几百倍,近于液体,这赋予它很强的溶剂化能力,具有常规液态溶剂的强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气体被不断压缩会有液相出现;然而,超临界流体被压缩只是增加其密度,不会形成液相。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温度与压力密切相关。超临界CO2的密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临界点附近,密度对压力和温度十分敏感,很小的温压变化会导致密度的急剧变化。
2.黏度和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和黏度是衡量超临界流体传质能力的重要参数。超临界流体黏度比液体小两个数量级,与气体相似,流动性远大于液体。CO2的黏度在压力较低时基本保持不变,而当压力升高时,黏度随之增大,在临界点附近随压力升高而急剧增大,之后又相对平缓。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大,近于气体,为液体的10~100倍,因此超临界CO2流体具有较好的传质性能。超临界CO2的密度、黏度和扩散系数等性能可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改变。表1-1比较了气体、液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密度、黏度和扩散系数(韩布兴等,2005)。
图1-3 CO2的密度、黏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据Bachu,2003)
3.表面张力
超临界流体的表面张力为零,因此,它们可以进入到任何大于超临界流体给予的空间。超临界CO2的表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当温度接近临界温度时,表面张力将至零。
图1-4 CO2压缩因子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力的变化
表1-1 气体、液体和超临界流体性质的比较
CO2在超临界状态下的物化特性,使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最大的储存量,化学性质也得到增强,使其能以物理储存、溶液溶解以及岩矿反应等多种方式,更有效地储存于地质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