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到深处方感人

情到深处方感人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情便无文章”这是一条古训,意思是说没有感情就没有文章。文章只有蕴藏着真情,读者才能和你产生共鸣,和你一起品味生活,受到感动,得到震撼,从中受到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盲点。如上实物观察课时,可让学生全身心地去观察,产生真实的感觉,再升华到艺术化的层面,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事后看学生的作文,效果不错。并且让人感觉真实。

情到深处方感人——情感作文教学浅谈

“无情便无文章”这是一条古训,意思是说没有感情就没有文章。文章只有蕴藏着真情,读者才能和你产生共鸣,和你一起品味生活,受到感动,得到震撼,从中受到教育。而现实中,我们学生的作文恰恰就缺少真情,平淡无味,读了以后令人发困,别说去感化别人,就连对主题的表达都那么苍白无力。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盲点。那么怎样能把同学们心中的真情给激发出来,再渗透到他们的作文当中去呢?这个问题非常棘手。我经过多年的摸索悟出一些有效的办法来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一、让学生全身心观察、产生真情的美感

有时,学生写观察作文时,怎么也观察不细。写出来的作文与事实不相符合,颠倒黑白,把耳朵说成鼻子,怎么办呢?如上实物观察课时,可让学生全身心地去观察,产生真实的感觉,再升华到艺术化的层面,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例如,观察橘子。课前,让同学们每人带一个橘子。上课时告诉他们欣赏并品尝橘子,看谁的感觉好;同学们一听都来劲了,于是教师就指导他们动用感觉器官开始由外到内,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先让同学们用眼睛仔细鉴赏,再用手捏捏感觉如何,把橘子剥开,欣赏橘子瓣的精巧别致的形状,品尝一下味道如何。就这样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叙述,并加上美好的联想,然后加工整理,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真有“水到渠成”之感。事后看学生的作文,效果不错。一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把橘子瓣儿放在掌心儿,呵!好美啊!它像弯弯的月牙儿,还披着一层透明的薄薄的银纱。橘子的汁水甜丝丝的略带点酸,凉爽爽的,入口里滑到嗓子眼儿里去了,湿润润的,真舒服!味道好极了!”改到这里,我给他写了八个字:“确实不错,感觉良好!”他之所以能写得形象逼真,是因为这次他全身心地去体验了,产生了纯朴的感情,因此写得比较细腻。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流露真情

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少情境、缺少流露真情的机会。那么要想改变这个状况,就得把学生带入预定的环境中去,这样他们才能有感而发,继而才有创作的要求,这样作文就不愁没有真情了。即使不能做到情真意切,起码也能“未成曲调先有情”。有一次,我们要求写出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并且让人感觉真实。怎么才能让学生有这种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刻画出来呢?为此,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要上作文课了,教师故意迟到了五分钟(暂时到别的办公室避一下,因为我的学生会找我的),这一下,教室里就热闹了,学生们是“原形毕露“,洋相百出。等火候已到,我就走进教室告诉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作文,题目是:”老师迟到以后“,也就是把你们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这下,学生们可有东西写了。

因为他们刚做完的事情,记得清楚。写成作文一看效果不错。有一个同学这样写道:“上课都三分钟了,老师还没有来,他不说他惜时如金的吗?真不守信用。这样可好,我的同位可春风得意了,平时在老师面前装老实,老师一不在就翘尾巴,这不,他正高兴呢,手舞足蹈的,像过年似的,还有意大声说:‘今天好运气,老师没来,作文咱就拜拜!’,看他那高兴劲儿,连外语都出来了!老师到底干什么去了,犯错误了?叫校长请到校长室写检讨去了?不对!我们老师平时挺老实的!”读到这里确实让人哭笑不得。孩子这种天真的心情就是他们在特定情境获得的,而且每一个人的内心活动都得到充分的展现,而真情自然就能流露出来了。

三、加强采访,提高真情的“含金量”

有些同学写作文,粗制滥造,不能去写真人真事,这样的作文何言真情,怎样感人!于是,我就布置同学写作文前有准备地多采访、多询问,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到:观察—认识—理解—表达。掌握事物的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情的纯度。比如,写这样一篇作文《记一个熟悉的人》,有的同学对要写的对象一时弄不清或印象模糊,我便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采访或回忆,并认真整理,经过他们认真地观察、了解、回忆、编写,文章颇有进步。事后,有个家长对我说孩子在我布置任务的那个晚上,问了她好多问题,而且用不同寻常的眼光打量她,她感觉孩子有点奇怪,所以到学校来问问孩子在学校表现怎样。正是孩子们的认真观察,所以写出来的人物的性格都比较丰满,感情的“含金量”也大大地增加了。比如一个同学写的《心中的妈妈》这样写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但是,我的妈妈却没有把我看作一块宝。而是把我看作是一块不成材的玉,雕刻我,打磨我,使我能成为大器——我的妈妈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俊俏的脸庞,但她是严师的面容、慈母的心。”

四、由内容入手,寻找情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也就是要打好“言之有物”的基础。学生最害怕的就是作文了。问之何故,曰:“无内容可写,脑子里空洞无物!”是的,一篇文章连内容都没有,那么“情“字又在哪里安身,所以首先要解决“情”的“住房”问题,也就是说帮学生找到下锅米,让它成为情的载体。我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好多途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深入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人生的百味。

比如,指导学生一篇通过外表体现人物内心的作文。我便找来《妈妈,您也有老的时候》录像带让学生观看电视小品,体会剧中人物的外表和内心的联系,由外表体会内心。结果,同学们都能把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很默契。同学们的回答都相当的精彩,激起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所以学生只要有米下锅,就能有情的渊源,这样的作文品起来才有味道。因此,只有让学生感受生活,由内容入手,才能有感情冲动,不吐不快。教师再抓住时机,导入所需,让他们把所见、所闻、所想有条理的表达出来。

“情动则辞发”,内心有了强烈的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也只有这样的文章,别人读了才能有所感动,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一同去体味人生的甘苦,感受社会的冷暖,达到写作目的。所以我认为:“文章以一丝而系千钧者,情也!”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潜在感情给激发出来,让他们用真情谱写文章。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作文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